《意大利政治思想史(全2册)》

2024-04-01 来源:天津人民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   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国别政治思想史”子课题“意大利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一部在内容上既能体现长时段、全方位视角,又能突出不同历史时段特点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史著作。突出政治概念诠释与政治史语境相结合的编史理念,尝试全面、独到地论述意大利政治思想史,是中国学者对意大利政治思想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上册分两编,阐释了古代罗马政治共同体理念的演变、近代早期城邦国家观念的新生等问题;下册分两编,阐释了17—19世纪国家统一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左右摇摆的20世纪国家政治意识等问题。

  主编周春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马基雅维里思想研究》《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欧洲文艺复兴史(法学卷)》《西蒙兹文化观研究》等,在《哲学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另有《实在主义的形而上学》《马基雅维里——一个被误解的人》等译著多部。

  参与编写的学者有陈铮博士、郭琳博士、潘乐英博士、朱兵博士、陈高华博士等。

  摘编自本书序言

  经过全体编撰成员的集体努力,《意大利政治思想史(全二册)》与读者见面了。借此,有必要就写作的理念、方法和结构做个概略性交代。这部政治思想史著作力图体现三个学术亮点:第一,写一部以国家政治共同体理念为中心线索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史;第二,写一部在方法论上做到政治思想概念诠释与政治历史情境还原相结合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史;第三,写一部在内容上既能体现长时段、全方位视角,又能突出不同历史时段特点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史。

  从意大利政治思想史前后逻辑发展的进程看,古代罗马以西塞罗为代表的城邦政治共同体理论大致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经过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政治探讨,近代早期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如但丁、马基雅维利等为适应城邦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对古代的相关政治理论予以新的挖掘,形成了系统的国家政治共同体理论。17—19世纪的意大利面临如何使国家统一起来的重大政治课题,由此出现各种相互之间包含矛盾、冲突内容的国家统一构想和国家政治设计。统一后的意大利在20世纪仍然危机四伏,此时国际上列强争霸。意大利在国家政治层面面临以怎样的统治形式来应对国内外的复杂局面问题。于是左翼、右翼等各种政治思潮各说各的理,法西斯主义政治理论的尘嚣一时,新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己见,而各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实用政治学也轮换唱主角,这些形成了20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界在处理国家政治共同体方面的凌乱局面,至今莫衷一是。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史各有特点。

  本书根据不同阶段各自的特点分成四编撰写,第一编为“古代罗马政治共同体理念的演变”、第二编为“近代早期城邦国家观念的新生”、第三编为“17—19世纪国家统一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第四编为“左右摇摆的20世纪国家政治意识”。有了上述纲举目张的设想,我们大致上将整个意大利政治思想史的脉络和方方面面呈现给读者。

 

  上 册

  第一编

  古代罗马政治共同体理念的演变

  导 论

  第一章 古罗马政治共同体理念溯源

  第一节 Polis与Republic:两种概念表述下的国家观

  第二节 早期斯多葛学派的城邦理念

  第三节 西塞罗的整体国家观

  第二章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体观与权力观

  第一节 混合政体论的肇端与发展

  第二节 美德与理性:政治统治的约束与保障

  第三节 罗马法学家视角下的政体观与法律观

  第三章 罗马共和国与周边地区关系理论

  第一节 罗马帝国意识理念的形成与确立

  第二节 公民权:共同体下的身份认证

  第三节 约瑟夫斯论题:一个流散民族的视角

  第四章 帝国时期政治共同体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晚期斯多葛学派的实践伦理性

  第二节 整体国家观下的双国度理念

  第三节 藐视权力的自由意志论

  第五章 帝国晚期及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第一节 基督教神学对整体国家观的冲击

  第二节 基督教神学的理性与自由意志观

  第三节 混合政体观的延续

  余论 政治认识视角的双重转换

  附 古罗马著作拉丁文英文对照表

  第二编

  近代早期城邦国家意识的新生

  导 论

  第一章 从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国家”观念的演变

  第一节 中世纪晚期多元化思想体系中的“国家”观念

  第二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国家”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国家”观念

  第二章 国家统治权力的合法性

  第一节 以德治人:开辟合法统治的新路径

  第二节 “德性政治”决定自上而下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第三节 布鲁尼论政体合法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