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在区域国别学建设中的独特使命与不可替代作用

2024-03-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成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交叉学科项下的一级学科,标志着该学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此前后,围绕区域国别学建设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等问题,专家学者进行了诸多卓有建树的探讨,为区域国别学建设描绘了细致的蓝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参与这一讨论的学者来自综合性大学和人文社科类大学,而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学者相对较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在这一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入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大讨论当中,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

  理工科大学开展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抓住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机遇,理工科大学可以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科学支持。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区域国别研究,理工科大学可以密切跟踪和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科技水平、创新模式和产业结构等,为我国推动自主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解决科技自主可控的需要。在美西方大肆鼓吹“脱钩”和“去风险”的背景下,我国更需要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和塑造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面对国际上对中国的科技打压,理工科大学需要深入研究美西方国家的科技政策、技术封锁手段等,从而为我国政府制定战略和政策、提升科技自主可控能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持。

  重塑完善全球治理的需要。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卫生发展等全球性挑战给全球治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亟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合力,方能提供有效解决方案。通过研究重点国家和区域的全球治理经验,理工科大学可以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使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和全球议程设置中的话语权。

  理工科大学开展区域国别学建设的资源和优势

  区域国别学建设要求培养“区域通”“国别通”和“领域通”的人才,而“领域通”所涵盖的科技知识是区域国别学重要的知识来源。然而,学术界的讨论目前主要集中在前两者,对于“领域通”的讨论少之又少。恰恰是在“领域通”方面,理工科大学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厚的理工科教研基础。我国的理工科大学通常都从专注于某一领域的院校发展壮大而来,在相关领域中,拥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很多院校甚至还有多位院士领衔的团队。理工科大学提供的科学和工程环境使得跨学科团队能够对国家的科技、工程和产业问题提出更加深刻的洞见。理工科大学构建的成熟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可以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数据、互访等诸多便利。在大国科技竞争、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以科技为支撑的区域国别研究有望为国家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

  广泛的产学研合作资源。理工科大学的另一大优势是与产业界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校友企业资源极其丰富,产学研结合一体化平台正在日益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可以为了解师生赴有关国家和企业开展田野调查提供支持,解决田野调查通常面临的渠道、资金和管理难题。此外,通过已有合作平台和机制,理工科大学师生有更多机会获取相关行业的第一手信息和案例。甚至,行业专家还可以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和经验指导。

  小而精的人文社会学科。近年来,理工科大学往往将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目标定为“小而精”,在人文社会学科内部的“小交叉”,甚至文理工之间的“大交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很多已经建成了“区域国别+领域”的特色研究机构。这些学校在科技伦理、科技战略、科技人文等方面产出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成果。这些已有学科和机构提供的知识是区域国别学建设的重要基础。此外,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普遍重视数据分析和技术应用,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手段,使得其在研究中更加具备实证支持和理论深度。

  理工科大学建设区域国别学的可行路径

  尽管很多理工科大学已经在区域国别学建设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其他院校和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很多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基于自身的优势,瞄准国家战略需要,理工科大学可以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

  第一,大力挖掘校内资源,建设文理工交融的区域国别学。首先,语料库等技术的使用,使得基于大数据的国别语言、文化和社会研究成为可能,得出的结论更具可信度。利用大数据开展人文学科研究和教学的理工科大学比比皆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外语系构建了涵盖多语种的大规模语料库,为深入分析不同国别的语言文化特点提供了数据支持。其次,跨院系和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更加深入研究对象国和区域的人文社会问题,丰富研究视角。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社会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文学与技术领域的交叉研究,深入揭示了文学与技术在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对话中所发挥的作用。再次,技术创新本身也可能作为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对象。麻省理工学院在其工程系统分析实验室等部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和技术创新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充分利用理工科院校的行业优势和社会资源。理工科院校与相关行业的联系、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以及丰富校友资源,是开展区域国别研究难得的有利条件。理工科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和人才培养要突出“领域通”的特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外语部门在能源技术研究考虑区域国别差异,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能源政策和技术进展,为产业创新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校企合作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田野调查机会。此外,通过已有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理工科大学师生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了解实际问题,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实际案例和数据支持,解决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在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框架下,通过深入的企业调研,推出了《世界矿业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以行业智库为平台,促进智库研究和教学协同发展。近年来,高校智库建设大有星星之火正在燎原之势。高校智库需要依托高校现有资源,同时又可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新鲜的养分。行业智库研究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之间是天然的相辅相成关系。一方面,已有学科的基础研究、师资力量和学生群体是高校智库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宝贵的智力资源。另一方面,智库研究产生的咨政成果和企业案例等可以转化为学术成果,启发新的学术研究问题,促进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在智库建设和区域国别建设两手抓的过程中,孵化出了“全球发展与国际政治”“能源矿业、气候变化与国际关系”等一系列丰富学生国际视野的新课程。

  总之,在有关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学科大讨论中,广大理工科大学不应缺席。具有理工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不仅应该而且也能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生产自主知识、为决策咨询添砖加瓦,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系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年度项目(23RWJL014、23RWJL027)和北京科技大学中央基本业务费项目(FRF-IPPE-2302ZD、2023KFYB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