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土希争端升温搅动东地中海局势

2021-03-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中东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土耳其拥有较强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在中东国家中名列前茅,其综合军事力量和军事投送能力能够支撑自身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军事需要,这无疑不使其成为极具重要的角色。对土耳其来说,以叙利亚、伊拉克为代表的中东核心地区固然是其近年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区域,东地中海同样是其不能忽视的关键战略地带。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内,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东地中海黎凡特盆地和尼罗河三角洲盆地不断发现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埃及、以色列、塞浦路斯所辖海域近年均有大型气田发现,东地中海富集的油气资源正成为世界大国关注的新焦点,一直深为资源紧张所困的土耳其自也不例外。而在东地中海区域,土耳其的邻国希腊可谓是其最主要的“老对手”,两国间不仅有着复杂的历史纠葛,还存在着现实层面的领土争端和海洋划界争议。随着土耳其对东地中海油气资源兴趣的不断增大,其与希腊的紧张关系也日趋公开化。近年,土耳其在东地中海动作频频,不断刺激着希腊和周边国家的神经,如在2019年11月,土耳其与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签署了海洋权益区域划界谅解备忘录,依据两国所划界线,土耳其可以进入与希腊、塞浦路斯有争议的海域勘探,此举立即招致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的共同反对。

  土希争端致东地中海局势火药味渐浓

  进入2020年后,土耳其与希腊在东地中海的战略竞争更趋激烈,东地中海局势陷于持续紧张状态。

  土希争端升温首先表现为两国军事对峙的升级。自1月起,土耳其勘探船“奥鲁奇·雷伊斯”号即开始频繁进入希腊海域进行勘察活动,希腊则派出护卫舰监控土耳其勘探船活动。8月10日,“奥鲁奇·雷伊斯”号在土耳其军舰护航下再次进入东地中海海域作业,引起希腊和塞浦路斯强烈反对。12日,希腊“利姆诺斯”号护卫舰撞击土耳其“凯末尔”号护卫舰,希腊虽称之为“事故”,土耳其却坚持将事件定性为“挑衅”。随之不久土、希两方同时在东地中海进行较大规模军事演习,期间发生双方战机拦截事件。其后,土耳其于9月中旬撤回勘探船,土希关系一度出现缓和迹象。但在10中旬,土耳其无视希腊警告再次派出勘探船至东地中海争议水域,并多次延长勘探船作业期,引发土希新一轮关系紧张。

  其次,土耳其和希腊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博弈更趋激烈。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一直存在着复杂的族群冲突问题,该国两大族群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间历史积怨甚深。1983年土族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从而造成塞浦路斯南北实际分裂,北塞浦路斯虽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却获得了土耳其明确支持。近年,埃尔多安为了对抗希腊、塞浦路斯,更是频打北塞浦路斯牌。2020年9月,土耳其和北塞浦路斯举行“地中海风暴”联合军演。10月,埃尔多安公开称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放弃难有成果的谈判,转而推行“两国方案”,引起国际舆论关注。11月,埃尔多安突访北塞浦路斯参加“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纪念仪式,此举被塞浦路斯总统称为“前所未有的挑衅”,同时也遭到欧盟的抨击。

  其三,土希两国围绕东地中海控制权的“阵营对抗”态势更趋明显。在土耳其方面,利比亚是其目前在环地中海地区的重点战略经营方向,其一直在利比亚内战中给予民族团结政府大量支持,特别是在2019年11月,土耳其与民族团结政府达成军事协议后,土耳其直接派遣军事力量进入利比亚,成功扭转了民族团结政府在与埃及所支持的国民军对抗中的不利局面。相反,希腊方面,则与埃及、塞浦路斯不断深化关系,打造遏制土耳其行动的区域战略联盟。2020年1月,希腊、塞浦路斯和以色列共同签署“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政府间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建设将以色列天然气输送至欧洲的管道系统,被认为是三国推进能源合作的重要一步。8月,希腊与埃及签署两国海上边界协议,并将设立海上专属经济区,该协议遭到土耳其的强烈反对,被埃尔多安直指为“无效”。11月末至12月初,希腊、埃及、塞浦路斯、法国和阿联酋在地中海举行海空军联合军演,军演显示出相关国家对希腊的支持立场。

  多重因素加剧地区暗流涌动

  2020年,虽然受到经济发展疲弱、难民危机持续、新冠疫情肆虐等因素的困扰,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奉行的“进攻性”地区战略却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中东、北非和外高加索地区,土耳其可谓“四面出击,颇为威风”:在叙利亚,土耳其以打击库尔德武装和恐怖主义分子的名义实控了叙利亚西北部广大地区;在利比亚,土耳其继续大力支持民族团结政府,并有计划在利比亚建设永久性军事基地;2020年9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纳卡冲突后,土耳其更是旗帜鲜明地支持阿塞拜疆,其援助大幅提升了阿塞拜疆的作战能力,使阿塞拜疆成功夺取纳卡大部分土地。通过扩张性的军事行动和战略布局,土耳其的地区影响力无疑获得了很大提升,埃尔多安也借此树立了“政坛硬汉”的形象,不仅巩固了自己在正义与发展党中的领导地位,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军队和社会的控制,获得了可观的“扩张收益”。而在东地中海区域,希腊虽然得到欧盟主要国家和埃及、塞浦路斯等地区国家的支持,但其整体军事实力远弱于土耳其,土耳其当然更难以向其妥协,高频率的挑衅行动成为土耳其向希腊施加战略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和地区组织的斡旋、施压在东地中海争端中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在土希对峙升级后,北约和欧盟多次进行斡旋,要求两国特别是土耳其降低对抗力度并进行对话,但土耳其对这些调解行动总体反应冷淡。2020年9月,环地中海七国峰会在法国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上强调与会领导人应与土耳其保持对话,随后发表的峰会声明称,如果土耳其拒绝对话,与会领导人将支持欧盟制裁土耳其。12月10日,在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多轮谈判后,欧盟国家达成一致,决定就土耳其在东地中海争议海域勘探天然气的行为实施制裁。在紧随其后的14日,美国也以土耳其购买俄制S-400防空系统为由宣布制裁土耳其。不过,面对可能的欧美联合制裁,土耳其的态度仍显强硬,不仅没有在争议海域停止勘探活动的计划,还于12月20日在东地中海再次进行了军事演习。

  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就任美国新一届总统,美国的中东政策势必将进行相应调整。相较于特朗普将绝大部分精力集中于遏制伊朗和巩固以色列的战略优势,拜登政府则对中东事务的关注可能更趋平衡,将有可能加大斡旋东地中海争端的力度。与此同时,希腊和埃及已表示希望拜登政府对东地中海进行干预。埃尔多安虽然作风强硬,但其也是处事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深知土美关系不睦对土耳其的弊端。为了改善与美国新政府的关系,埃尔多安近期已多次对美释放积极信号,如在2月20日,埃尔多安在电视讲话中称,土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期待在双赢基础上加强与拜登政府的合作。在此前的1月25日,土耳其和希腊重启了中断5年的东地中海争端对话,虽难有实质性成果,但也表明双方具有一定缓和关系的意图。目前看,东地中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对土耳其和希腊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其中任何一方仅通过谈判即做出重大让步的可能性都不高,战略对峙仍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土希关系的主流。更为值得担忧的是,虽然土希目前在东地中海维持着“斗而未破”的总体态势,但高频率的军事对峙难免会出现擦枪走火的情况,一旦此类情况发生,两国滑向冲突的可能性势必将增加,东地中海安全形势也将可能进一步恶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东地中海局势仍将暗流汹涌。

 

  (作者系中国社会社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汪书丞)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