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体系”建设】我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安全学科

2023-04-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舒洪水,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教授

  自国家诞生以来,保卫国家安全便成为国家治理永恒不变的重要议题。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国家安全学提供了重大战略指导。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全面落实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任务。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将“国家安全学”确定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首批两个一级学科,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科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建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解决了国家安全学“立学”的问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夯实国家安全领域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基础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安全学科,如何实现“立”而后“进”,成为当前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核心议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下看法,供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第一,学科定位上的综合性门类学科。国家安全学科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纲领,以“学科门类”为学科建设方向,以国家安全学与其他关联学科之间关系为当前问题面型的发展性学科;是以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国家安全发展历史、国家安全研究方法等领域为学科建设重点,借助多学科成果解决国家安全领域问题的综合性学科;是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研究重点,将国家安全标准作为横断面的新兴学科。

  第二,学科队伍上的立体性发展学科。推动国家安全队伍建设立体发展,既是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的现实需要,又是推动新兴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安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扩大资金投入,吸引人才流入,优化职称评定标准,拓展职业渠道,推动“兼职”向着“专职”发展,“临时团队”向着“长聘团队”转型,逐步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需遵循“热门引导、一般支持、冷门扶持”的国家安全学科发展规划,在具体院校层面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在学科布局层面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领域师资队伍。

  第三,成果输出上的双向性应用学科。国家安全类学科建设机构作为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在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风险识别、问题梳理、决策参考和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国家安全成果输出,以社会服务为衡量标准,构建国际安全成果发布、评价与转化机制,提升社会影响力;以重点课题资助为来源,按照国家安全要素征集、评选重点项目,推动学科体系日趋完善;以国家安全专业期刊为依托,细化国家安全期刊审核标准,推动国家安全专项研究转化为国家安全教育资源,拉近国家安全研究与社会距离,更好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第四,在人才培养上的贯通性基础学科。国家安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坚持“贯通思维、分段设计、形式多样”的基本原则,明确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和任务。本科阶段,主要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培养重点和任务,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概论、中国国家安全史、外国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评估学、国家安全法学等培养内容;硕士阶段,主要在国家安全学科基础课程之上,增加具体领域专业课程,在生物安全、文化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具体领域开展研究。在博士阶段,支持国家安全领域人才在国家安全问题识别、研判和应对上的创新和突破,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培养“填砖人”。

  第五,在科学基地上的均衡性重点学科。国家安全学科基地建设,重视一般学院在国家安全学科中的“填谷”作用,支持一般院校结合区位实际,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国安领域应用型人才和教育人才;以中、西部地区安全现实为导向,注重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扶持力度,支持地缘政治、民族宗教和反恐等具体国家安全细分领域研究。

  第六,在学科管理上的创新性探索学科。目前,我国国家安全学科依然处于学科建设初期阶段。国家安全学科管理工作,以管理创新为引领,探索建立“学院式+研究院式”双重管理模式,逐步落实专职专人,具体负责学科建设管理工作;适时建立学委会,指导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筹建建设生物安全、核安全、反恐、宗教安全等具体学科管理建设团队,确保学科建设在多元、竞争、共赢的状态下稳步推进。 

关键词:国家安全学科;管理工作;人才培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