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方英译著《空间性》:学术翻译的价值

2023-05-05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30504100155.jpg

  对于当今“空间转向”背景下的文学研究来说,浙江工商大学的方英教授驾轻就熟,已是国内领军人物之一。

  2021年9月方英翻译的塔利(Robert T. Tally Jr.)名著《空间性》,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初印2500册半年内即告售罄,得以再次印刷。这在学术著作销量普遍欠佳的今日出版界,相当少见。2022年1月6日,“北大博雅讲坛”邀请方英就《空间性》做学术讲座,在线观众超过2万人次。

  该书作者罗伯特·塔利登上2022年9月1日发布的“爱思唯尔”(Elsevier)高被引作者榜(全球前1.5%),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作者对他的引用。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塔利热”,形成方兴未艾的文学空间研究热潮,这些都与方英对塔利的翻译和研究密切相关。假若我们将文学的空间研究简称为空间批评(spatial criticism),可以说,方英教授至少在三个方面,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是全方位译介塔利思想。罗伯特·塔利是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国家人文基金”杰出教授、美国文学空间研究领军学者、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麦克米伦出版社“地理批评与文学空间研究”丛书主编。《空间性》是塔利的代表作。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空间性》的中译本背书中说,“在罗伯特·塔利之前,没有人从整体上探寻当代理论中空间实践和空间思考的发展轨迹。他做到了这些,并表现出超凡的深度与智慧,尤其是原创性。这本书对于当代哲学和批评的空间转向……具有引领作用。”这可谓对塔利学术贡献的精当概括。

  《空间性》中文版的成功,不仅来自塔利本人的学术声望和著作本身的学术价值,更源自方英多年来对塔利著作的持续翻译和介绍。在译出此书之前,方英即翻译发表了多篇塔利的文章,涉及文学空间研究的起源、发展与前景,空间理论和地理批评,萨义德的空间思想,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麦尔维尔的南太平洋绘图,冒险叙事的文学绘图等,不一而足。这些前期翻译工作,为后来的《空间性》翻译,应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以来,方英教授积极引介,促成了塔利与国内高校的许多学术交流,包括塔利在中国的学术访问、线下与线上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的主旨发言,并承担了全部相关翻译工作。这些高校包括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正是由于方英的努力,在中文版《空间性》出版之前,中国学术界已经对塔利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起,塔利也已经与不少中国学者结下颇为深厚的友谊。

  二是以研究促翻译。方英对《空间性》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同样也体现了她对相关理论学习和研究之余,对塔利思想作出的判断和把握。方英撰写的《译后记》和她添加的正文译注中,再清楚不过可以见出这一点。翻译今天有许多新进理论,但严复当年提出的信、达、雅,依然不失其现实意义。就方译《空间性》的具体行文来看,尤其是相关学术术语的表达,和对不同学科理论性引文的翻译,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以求通达,平淡的表面之下,集聚了深厚的学养积累。

  《译后记》既是对该书的阐释和评价,也是对塔利空间研究的爬梳和评述。译者于梳理书中主要概念、评述此该书主要贡献的同时,一并概述了中国的文学空间研究现状。她整理塔利的空间话语体系,将其描述为“存在、写作、文本、批评、理论化”和“存在—文学生产—文本世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并进一步指出,“绘图”是该体系的核心概念。不仅如此,方英在译注中,还就一些专业术语和相关背景知识提供了详细解释,包括“文学绘图”“文学地理”“地理批评”“认知绘图”“暗恐”“出离家园”“表征”“环形监狱”“类游牧主义”等概念,以及有关地图、地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的背景和专业知识。如她对“类游牧主义”给出了这样的注释:“类游牧主义者”(para-nomad)的确是“游牧者”,但“游牧”并非他们自己的选择,而是被迫进入游牧状态,如为了找工作而四处漂泊。

  《空间性》是一本难度颇大的理论著作,论及几十位学者与文学家的思想,涵盖了哲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涉及许多对理论性文本的引文。翻译此书,反映了方英本人的理论修养,也凝结着她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的心血。方英在翻译这本书之前就从事了十几年的空间理论研究,发表过《西方空间意义的发展脉络》《空间与存在: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空间转向》《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绘制空间性:空间叙事与空间批评》等一系列相关学术论文。此外在翻译的过程中,她还相继在《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名刊上发表了《论罗伯特·塔利的文学空间研究》《空间转向之后的存在、写作与批评》《文学绘图:文学空间研究与叙事学的重叠地带》等文章。这些文章较为全面地评述了塔利文学空间研究的主要贡献,详细阐释了他提出的主要空间概念,如处所意识、文学绘图、文学地理、地理批评、制图学等。进而视之,也梳理了塔利的空间理论脉络和空间话语体系,总结了他的空间批评方法,以及他的空间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存在主义、人文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

  这种以研究促翻译的态度成就了这本译著用词准确、表述精当、忠于原文的风格,而且能通过译注弥补原文的晦涩、模糊之处,缝合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可译性”造成的裂缝。翻译的苦辛除了译者自己,只有天知道。好的学术翻译本身必然也是好的学术研究。这话方英完全担当得起。

  三是开拓学术领域,展示中国自信。《空间性》中文版的出版,以及方英对《空间性》和塔利思想的研究,可以说开拓了学术研究新领域,推动了中国文学空间研究的发展。一方面,它为国内的文学研究带来了新文学观(文学创作犹如绘制地图)、新理论(如文学绘图、女性主义地理学)、新视角(各种与空间相关的视角)和新方法(如地理批评、绘制文学史和文本空间性地图)。另一方面,方英在整合塔利和其他理论家思想的基础上(包括我的“空间批评”研究),提出“文学空间批评”,探索了文学研究的新路径。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已经有好几项关于塔利研究、或以塔利思想为理论支撑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并涌现出大量以塔利理论为研究视角的学术论文。

  方英不仅积极引入新思想,开拓新领域,而且努力实践“中国学术走出去”。2022年,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了方英与塔利合编的论文集《文学空间研究在中国》(Spatial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该书收入19篇文章,着眼于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中国“文学空间研究”的大致现状、前沿探索和重要成果,突出了中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理论、话语建构和批评模式探索,彰显了中国立场与自信(比如,保留了作者和译者姓名、中国人名、地名、书名等专有名词以及古诗词、空间概念、参考文献的中文,有些甚至加注了拼音)。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不仅零出版费,而且在国外颇受好评,精装本售价一度涨到190多美金。

  从引进、开拓到走出去,从翻译、研究到促成中外双向学术交流,这正是学术翻译的价值,也是学者型译者的价值。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胡子轩)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