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以公共支出促消费均衡 向共同富裕扎实迈进

——评《共同富裕之路:公共支出助力跨越城乡消费鸿沟》

2024-04-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是人的生产再生产过程,是为经济提供目的和创造条件的工程。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实现人的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

  公共支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不仅对于缩小群体间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挤出和替代个人消费,形成公共消费,促进人的发展。如何通过公共支出弥补个人消费在可获得性、可及性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个人消费差距,助力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西北大学刘飞副教授的专著《共同富裕之路:公共支出助力跨越城乡消费鸿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0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该著以城乡公共支出不均的特征事实为切入点,沿着理论推演、实证检验、路径设计的研究逻辑,分析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主要回应了以下三个问题:

  公共支出能否促进城乡消费均衡。作者基于现阶段研究多关注于公共支出影响同质性居民消费,而对于异质性群体消费关系研究较少的现状,拓展基准消费模型,将公共支出区分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分别讨论公共支出对于城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性和消费性支出通过要素收益、储蓄习惯、可支配收入变动、物价变动等影响城市居民消费,转移性支出通过影响储蓄习惯、消费习惯和未来预期等影响农村居民消费,从而论证了公共支出水平及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而影响作用受到居民收入、储蓄水平、公共产品保有量等制约,呈现出时间及区域异质性特征。上述研究结论有力回应了“公共支出能否促进城乡消费均衡”的理论问题,并能够为推动城乡关系协调和共同富裕的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

  公共支出是否促进城乡消费均衡。作者基于近年来政府公共支出总额逐年上升,2023年占GDP的21.7%,但城乡差距问题依然严峻的发展问题,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在考虑城乡公共支出配置差异的约束下,验证了投资性支出、民生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空间动态效应,突破了传统笼统检验公共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限制,精准度量城乡居民差距中公共支出不均引致部分,不仅回应了公共支出是否促进城乡消费均衡的现实问题,而且为找准公共支出的最优区间与配置结构,发挥“以城促乡”作用,制定公共支出促进城乡消费均衡的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公共支出如何促进城乡消费均衡。作者基于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的研究结论,不仅从调节公共支出结构与支出方向的角度,系统设计了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主要路径及保障措施,而且在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现状和公共产品供给约束的前提下,从优化民生性支出、改善投资性支出、调整转移性支出的角度,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在有效回应“公共支出如何促进城乡消费均衡”问题的同时,为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新思路。

  总体而言,该著的价值体现在:第一,回应了公共支出在一次分配背景与二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为跨越城乡消费鸿沟,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设计提供了有益探索;第二,从城乡公共支出不均等现实背景出发,探索城乡消费差距的成因与机制,深化了地方政府对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衡城乡公共支出差异的认识;第三,考虑城乡差距对公共支出的约束作用,实证检验了公共支出不均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用,为因地制宜制定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实现路径提供政策依据。诚然,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艰巨性、复杂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如何有效发挥公共支出的调节作用,推动城乡消费均衡,实现共同富裕也值得进行长期跟踪研究,该著为推动这一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有价值的借鉴。

    (作者系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