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回顾与反思

2024-04-15 作者:陈定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3年第4期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摘  要: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至今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海外传播经历了从版权输出到文本输出,再到IP多元化传播和产业化输出的转变,在不断升级与转型中获得了高速发展。通过借鉴传统文化和创新传播方式,中国网络文学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质。为了突破翻译瓶颈,网络平台通过尝试AI翻译、组建专业翻译团队、培养海外原创作者等一系列相关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背景下,回顾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程,反思其显在或潜在的问题,对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总结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成败得失,对推动网络小说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都不无裨益。

关键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翻译;原创现象

作者陈定家,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宜昌443002)。

  中国网络文学历经30多年的发展,其国际影响力日益显著,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名片,与美国电影、日本动漫和韩国电视剧并称世界四大通俗文化奇观。通过重新回顾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历程,探究文学、文化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得出中国文化输出的经验与启示。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媒介文学,其文学实践性与文化输出性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不仅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更为“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历程回顾

  中国网络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其起源具体时间学术界说法不一。如果从网站与阵地来看,1995年建立的水木清华BBS是网络文学的最初基地,1997年原创网站“榕树下”的建立则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大门的正式开启;如果从读者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1998年蔡智恒(痞子蔡)所连载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中文网迅速传播,可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邵燕君、吉云飞提出,1996年开启的金庸客栈与论坛模式,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欧阳友权认为,1991年海外留学生创办了北美第一份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标志着网络文学的起源,形成“生于北美→成于本土→走向世界”的生长线。这种不同的划分方式所依据的侧重点各有其合理性,“不同源点说反映出对网络文学定义的不同、质的规定性认知不同”,体现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纸质文学的媒介性与传播性,厘清了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现象的历史生成逻辑。正是对网络文学源头这类问题的讨论,触及了网络文学的历史化和理论化表述,有利于逐步廓清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总体来讲,根据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6—2000年为论坛时代;2001—2009年为PC网站时代;2010年至今为无线移动网络及IP时代。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不断地市场化、资本化,海外传播成为其发展的突出表征,同时也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方向。

  伴随着中国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其海外传播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作家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将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分为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和文化出海四个阶段;欧阳友权认为存在实体书版权输出、线上网文外译推介、网文IP分发的多媒体传播和网络文学模式输出等多种出海形态;陈定家提出“网络文学出海模式从作品授权内容走出去,转型为产业模式输出,‘生态出海’崭露头角。不止于实体书出版、在线翻译传播,改编传播、海外本土化传播等方式相继出现”;有学者将其总结为1.0时代海外授权出版、2.0时代海外自发翻译、3.0时代全产业链内容生态打造;或者将其分为版权出海(2001—2013)、文本出海(2014—2017)、生态出海(2018至今)。概而言之,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有三次转变,即从实体版权输出到网络文本输出,再到IP多元化传播、最后到海外产业布局。

  第一次转变,即从实体版权输出到网络文本输出。2001年,“中国玄幻文学协会”(起点中文网的前身)的一群青年作者,开始将网络小说的实体出版由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扩展到东南亚,开启中国网络小说的海外传播之路。中国网络小说以各种语言和版本出现在海外的图书馆中。2011年,晋江文学城签署了第一份越南版权合同,标志着实体版权输出的开端。言情类网络小说如《花千骨》《步步惊心》《家园》等开始大量走向国际市场,出现了许多网络小说成功输出版权的案例,尤其在东南亚地区传播广泛、影响巨大。

  由于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阅读需求和版权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从2014年开始,海外粉丝开始自发组建网文翻译网站,比如俄译网站Rulate,英译网站Wuxiaworld、Gravity Tales等。部分粉丝转变为译者,并逐渐发展为团队合作伙伴。这些网站通常通过广告、打赏和众筹等方式运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深入发展。其中成立于2014年的英译网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是北美最受欢迎的网文翻译平台之一。随着网络小说在海外的热度不断上升,出色的翻译者逐渐崭露头角,如新加坡的温宏文、美籍华裔孔雪松等。他们的翻译风格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东方世界的故事,深受海外读者喜爱,积累了大量忠实粉丝。这些粉丝译者凭借自身的翻译热情,借助互联网的媒介优势,成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先行力量。

  直到2017年,阅文集团创建了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并与Gravity Tales达成合作,开始将大量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等版本,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网络文本输出从外网粉丝自发翻译转变为国内自觉搭建翻译平台。总体来说,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了从实体版权输出到网络文本输出的转变,网络文本输出也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利于更进一步促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第二次转变是从网络文本输出到IP多元化传播的转变。“进入新时代,网络文学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升,内容改编和衍生开发百花竞放。”自2010年起,国内IP改编崭露头角,如《山楂树之恋》《杜拉拉升职记》都改编自网络小说,后续的《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等影视改编更是获得收视新高。网络文本输出从自发到自觉转变后,国内就开始进行产业链式IP多元化传播。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被称为“文化逆袭”的新起点。在这个阶段,网络文学的IP多元化传播迎来了“黄金时代”。自2013年起,随着网络小说改编热潮的兴起,网络小说和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在东南亚相互助推,得到广泛传播。2015年被称为网络文学IP元年,国内网文IP改编走向主流,出现了《何以笙箫默》《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开始呈现多种文艺形态,许多超人气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动漫、影视剧、游戏等多种形式,同时登陆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如《从前有座灵剑山》《全职高手》等动漫作品,以及《琅琊榜》等改编电视剧相继登陆了亚洲国家。热门IP改编作品《择天记》曾作为入选“一带一路”蒙古、俄罗斯展映推荐片目中唯一的古装剧,在国外展映,受到特别关注。

  根据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目前热播的影视剧,六成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上线动漫约50%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是国漫主力。微短剧中网络文学IP改编作品占比逐年提高,授权作品年增长率近70%。有声改编规模急速增长,网络文学IP有声授权近10万部,占IP授权总数的80%以上”。一方面,网络文学的IP改编加速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与市场化进程,获得可观的文化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网络文学通过这种跨媒介改编延伸出多样审美形式,增加了受众群体,逐渐跻身于大众日常文化圈层,并获得认可。IP改编将文字以动漫、影视等更加立体、丰富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更多元的视觉语言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在海外传播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第三次转变是从IP多元化传播到海外产业布局输出。IP多元化传播衍生各类其他相关产业,吸引大量企业进行投资。2017年,起点国际正式上线之后,开始进行企业、行业和产业的海外布局,标志着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由IP多元化传播进入产业布局输出阶段。网络文学以网络小说为主体,从过去的购买版权并在网络上更新、读者网络付费阅读模式,逐渐发展为综合创新、全面发展的运营模式。在产业化输出布局下,网络文学以多种文艺形式传播,增强了落地性和影响力。

  2015年掌阅推出国际版本的阅读品牌“iReader”。2018年,纵横文学在美国成立子公司Tapread,拓展了北美和东南亚的电子阅读市场。截至2019年,晋江文学城的版权输出总量超过3000部,改编作品超过5000部,其中涵盖了影视、游戏、动漫、广播剧和有声读物等多种形式。咪咕数媒积极探索海外传播路径,推出了创新项目“新丝路书屋—海外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以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中小学对中文图书的阅读需求。“起点国际”被称为海外产业业态布局的“3.0时代”,自2017年上线以来,已经累计吸引了超过5000万人次的访问用户。阅文集团推出的视觉小说平台Chapters已经吸引了超过1500万的用户,成为中国最大、全球排名第二的视觉小说平台。该平台以出色的改编和产品运营能力,成为中国网络文学企业在海外业态方面的成功典范。

  海外产业布局要在海外建立完整的网络文学产业链,进一步促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提升中国网络文学的国际影响力。梳理这三次转变可以看出,正是创作者、平台和读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更新的形式和更通畅的渠道,网络文学赋能国际文化交流,助力中国文学出海,将精彩“中国故事”持续而成规模地推向世界。从初期的传统版权出海到现在的成熟产业布局,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在输出路径与输出模式、输出范围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翻译网站与平台规模化,不仅占据东南亚市场,一路进军欧美,而且还延伸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整体文化输出规模与经济产值效益在逐年增加,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二、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文化特质

  根据《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海外用户15亿人,输出网文作品16000余部,营收从当初的不足亿元增长到超30亿元。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输出网文作品中,超过5000部作品已经获得实体书授权,9000多部作品已经翻译并上线。庞大的作品数量吸引了全球超过1亿读者关注。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网络文学逐渐成了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在海外获得了广泛认可,其影响力也呈现出日益增强之势。有学者对2000—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网络文学发文量进行细化研究,指出了作为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研究六大热点问题之一的“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这一研究课题未来的学术效力与研究热度。不同于其他五个热点问题,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其研究对象、涵盖范围、整体视角都有其特殊性。“文本群”中的青年文化生产、主流文化输出、异质文化建构,甚至数字资本主义、非物质劳动等问题都将获得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

  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研究,主要是“讲好中国故事”与文化输出的“现场调研”式研究,这有利于推动网络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回顾以往研究,欧阳友权提出,“综合国力的‘文学表情’、中国文化的故事魅力和拓展海外市场的行业需要,构成了网文出海的动力机制”;邵燕君则从世界流行文艺的“文化哺育”与媒介革命的力量两个角度分析;陈定家认为,独特的中国文化、共通的情感与精彩的故事同样重要,并提出“套路说”;张学谦从“叙事言语”“文本内系统”“文化接触”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文学的“逆旅”现象;还有“国家政策引导”和“国际市场需求”等观点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将思想背景与研究语境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媒介发展的范畴内考虑,“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成功”是在诸多背景因素制约下的一种文化认同,其中所蕴含的本土性经验与全球化视野,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海外读者在“浓浓的中国味道”与“海量的网文超市”中,究竟如何实现情感上的“同频共振”,这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网络文学借鉴传统文化深耕内容,形成了极具本土特色的中国叙事。有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内容厚重,意境深远,极具民族特色。例如某些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挖掘传统文化宝库,调用古典文学资源;有的作品在故事背景、意象营造等方面,创造性地进行“故事新编”,令人印象深刻。如洛水的《知北游》化用《山海经》元素,为奇妙想象注入文化内涵;陈酿的《廊桥梦密码》学习借鉴《西游记》和传统民间故事叙述手法,以浙闽木拱廊桥为背景,用跨时空对话描绘匠心匠艺;吱吱的《登堂入室》通过聚焦出身制瓷世家的主人公宋积云的成长经历与技艺磨炼,讲述瓷制作技艺的传承故事。作为海外传播的重要题材,玄幻、仙侠作品,充满了神秘东方文化的魅力,除了功夫秘笈,还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五行八卦……在这方面唐家三少的一系列作品或许是更好的例证,如与“修炼”“死穴”相结合的《天珠变》,与古琴文化结合的《琴帝》,与五行文化结合的《冰火魔厨》等,这些借鉴传统文化因素的网络小说,为海外读者营造了一个文化迥异的新奇空间,极大地激发了海外读者的“爽感”!这正是中国网络文学独有的共情力与感染力。欧阳友权认为“爽”是“愉悦感,爽就是愉悦、快乐……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将“爽”从外部感官的娱乐提升到内部精神层次上的愉悦;邵燕君将这种“爽感”视为网络文学这一“异托邦”文学的乌托邦向度。可见,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文学,有助于滋养个体的感官世界与精神世界。

  其次,中国网络文学融合多元媒介创新传播,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多样化传播路径。“网络文学不仅是故事文本,更是一种复合型媒介。”网络文学诞生于纸质书籍向电子屏幕的惊险跳跃过程。从一开始的实体版权、纸质书籍输出,到线上阅读、IP多元改编,为海外读者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方式与体验模式。正是在互联网这一共享空间,熙熙攘攘的海外读者,在海量的“中国网文超市”中随意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作品。无论是武侠、穿越,还是玄幻、仙侠,抑或言情、悬疑,品类之多,可谓应有尽有。网络文学的IP改编,在国际传播方面更是大放异彩,受到海外受众的热烈欢迎,如《锦心似玉》等剧集在上百个海外的网络平台上播放,《恰似寒光遇骄阳》等网络小说改编的漫画在海外进入人气榜单前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多样的改编形式还反哺了原著外译授权合作,《芈月传》《择天记》等剧集在海外的热播吸引了当地读者捧读原著译本。在翻译作品、国内改编作品的影响下,海外的在地化改编也多了起来。一些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不仅在海外播放,还被当地创作者改编成新的作品。中国网络文学以多种形式展开跨文化对话,有效地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其传播力与影响力正在不断攀升。

  此外,借鉴传统、融合媒介的中国网络文学,既有自发性的本土特色,又有外源性的流行元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中国网络文学正是在自我认同与他者牵引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的,本土化的自我建构与全球性的他者元素,在全球场域中协同运作,最终形成了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热潮。“与电影、动漫和游戏相比,网络文学无疑是后起之秀,但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王国里,网络文学却是名副其实的活水源头”,回顾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历程,可以看见其从实体版权到产业布局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链发展,正在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翻译困境及应对策略

  中国网络文学在本土文化环境与世界流行文艺的双重滋养下,其海外传播经历了从自发推进到客观需求的转变,实现了内外双向驱动。根据阅文集团与《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网文出海趣味报告》,截至2022年底,“起点国际已上线约29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培养海外网络作家约34万名,推出海外原创作品约50万部”。从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出海规模,可以看出中国网文得到越来越多的全球读者的欢迎与认可。

  尽管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规模日益壮大,但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困境,如版权保护、翻译质量、文化差异等问题。海外市场盗版猖獗,一些海外网络文学翻译网站未经授权,大量翻译网络文学作品,或直接盗用网络文学企业的内容。海外监测、打击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翻译质量参差有别,复杂多样的语言需求和对内容的精准要求难以满足,包括对一些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深厚底蕴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大打折扣。另外,中西方异质的文化精神,使得海外读者的接受语境与理解难度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国网络文学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读者通过互联网了解当代中国的新变化、新发展,翻译是重要因素。早期“网文出海热”最有代表性的表述是“中国网络文学已在海外翻译网站引发轰动效应”,出现了以赖静平为代表的优秀粉丝译者。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作为文化破冰的重要环节——翻译问题,尤其值得重视。调查数据显示,60%以上的海外读者对网文翻译质量表示不满,这无疑降低了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我们都知道,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更是不同民族、地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调整与磨合过程。将具体历史语境与文化习惯作为翻译干扰项,忽视翻译社会性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其翻译问题的学术研究,只有在助力解决中国文化输出逆差的问题中,才能不断获取自身的学术效力与动力,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指向性目标。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如何既保护民族母语的本土特色与韵味,又达到和西方语言一样的交流与理解程度,在向本土回归的同时进军国际领域?更进一步说,翻译如何在传达狭义语言交流的基础上将广义的异域政治历史背景有效传达给读者,成为网络文学传播的桥梁而不是发展瓶颈呢?当前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过程中,面对翻译问题,共有以下三种策略。

  首先,依托AI(人工智能)翻译。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翻译软件,如星阅科技、商榷、推文科技、掌阅翻译猿等。在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中,以机器翻译为主,人工翻译为辅,即“机器翻译+人工校对”模式。例如,“推文科技”作为全球首个将AI翻译应用于网络文学的英文小说平台,专注于翻译生产、渠道分发和内容变现。他们目前同步更新的作品超过2000部,覆盖了40多个海外渠道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掌阅翻译猿24小时内能够处理数百章翻译要求,效率惊人。相对人工翻译来说,机器翻译拥有显著的优势,成本低,速度快,可以处理海量网文数据。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优化发展,广阔的全球海外市场需求与差异性的分区域阅读需求,AI翻译是未来的翻译趋势。但AI翻译同样有错翻、漏翻等不容忽视的各类问题。我们发现,基于海量信息的大型语言处理机器等翻译软件,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严格遵守语法规则与句式结构,抹平文学作品的独异性,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审美趣味与情感追求,导致扁平化的翻译结果。

  其次,组建专业翻译团队。大量网文平台与网站,如阅文、起点国际都依照翻译队伍体系建设的方式,招募优秀译者,签约翻译专家,甚至重金聘请国际译者,打造高效专业的翻译团队,保证网文翻译的质量与速度。尽管如此,国内翻译人才短缺,尤其是小语种翻译人才匮乏,且缺少国外生活经验与异国文化熟悉感,都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国外贯通中西方文化的优秀译者也是凤毛麟角,中国武侠、玄幻作品中的口语式表达、富有特色的语言叙事、中国化的意境与境界,都含有需要克服的翻译难题。即使与专业外语教育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孵化专业的翻译团队,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也需要长时间的运转周期和资金投入。这些专业翻译团队无法具体预料作品的接受度,只能在海量网文中广泛撒网,成本较高。一些国际平台与网站试图挖掘粉丝译者,或者将网文翻译整体打包给专业翻译公司。这些作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克服翻译难题的辅助性措施,虽然能短期解决翻译问题,但是对于“网文出海”的长期发展来说,系统性与体系性都不够完备,无法快速、高效地推动“中国故事”走出去。

  最后,更重要的是培养“海外原创”的作者机制。既然翻译问题短时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那不如直接从作品创作角度出发,吸纳、采用海外人员,培养海外原创作者。真正的“网文出海”,不仅仅是在原创作品与IP多元改编的传播层面上,更应该是一种产业平台与商业模式的输出。传播主体作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环节,从中国本土作者转变为海外粉丝作者,是一个颇具新颖的话题。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产业布局开始后,很快就从单一的阅读平台升级为创作平台。随后,在中国海外平台上出现了一批“洋生力军”,他们积极参与创作,形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原创现象”。海外作者能够有效规避翻译问题,且在创作过程中就达到文化输出的基本目标,有利于实现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与文化传播。

  2018年4月,起点国际开始向海外用户开放创作功能,标志着海外网络文学原创的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海外原创作家激增成为年度亮点。自2018年上线原创功能以来,海外原创作家数增速迅猛,起点国际培育海外原创作家多达数十万名,其中美国、菲律宾、印度、英国、加拿大名列前茅。可见,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原创规模的扩大,作为“网文出海”的创新模式,正在形成一股海外潮流。如何提高中国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效能呢?即“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海外原创作为本土传播的有效补充,有利于推动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与有效性,加强网络文学对外推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从海外网文读者与作者特点来看,海外在线阅读的主力消费人群是19—30岁的年轻人。在数字阅读消费者中,北美男性和东南亚女性占大多数。从创作动机来看,兴趣和初始的故事创作欲望是驱动创作的主要因素,而成为专职作家、作品改编和出版书籍亦是作者持续创作的主要动力。这些作家既是粉丝读者,也是原创作者,既是消费者、体验者,也是生产者、传播者。海外原创作者一般都有多年网文阅读经验,且无须进行翻译,其作品更容易结合中西文化,契合广大国际网友的兴趣点。

  从海外原创作品特点来看,随着海外原创作者的增多,海外网络文学形成了15大类100多个小类的划分。“都市、西方奇幻、东方奇幻、游戏竞技、科幻是前五大题材类型”。就原创作品类型整体分布来看,奇幻和言情是作者创作最多的类型。中国“网文出海”的翻译作品对海外用户的创作产生影响。以《完美帝王传说》《双剑神》为代表的很多海外原创作品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受到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融入了尊师重道、兄友弟恭、锄强扶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从海外作者培养机制来看,基于全球作者的需求,中国网络文学企业开始把本土的作家培养机制,包括作家学院、作家激励、作家运营等带到海外,促使更多的粉丝作者成为有专业水准、可持续投入的专职作家。目前,“阅文、掌阅、纵横等都以不同方式搭建本土作者创作平台,建立作者激励、培养体系,吸纳更多‘洋写手’”。例如,“在常规的分成模式之外,阅文集团投入重金在起点国际上复制了国内被俗称为‘低保’的新人作者激励制度”。这些举措都在积极建构海外作者培养机制,推动海外原创模式的职业化发展。菲律宾作家TheBlips的作品The Villain’s Wife(《反派的妻子》)获得起点国际在菲律宾举办的Webnovel Spirity Awards春季赛的冠军。这部作品受到众多读者欢迎,作者也从全职主妇成为家庭经济支柱。在菲律宾国际书展期间,马尼拉知名电视台甚至将其作为社会标杆进行文化宣传。

  海外“原创现象”让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不仅仅停留在具体文化作品输出的层面上,更在国际土壤上生根发芽,即不仅出售果实,也撒播种子。这种海外“原创现象”切实促进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落地生根,并有效规避了翻译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他们的创作中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文化概念,以“中国式想象”创造“中国故事”,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充分彰显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观念。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火热传播,彰显出了中国文化底蕴的无限可能。尽管如此,海外“原创现象”仍处于初期模仿阶段,尚不成熟,且海外原创作品大多集中在玄幻、仙侠、言情等类型,“卖点”成了“堵点”,现实主义题材则鲜有问津。国内“后玄幻时代的现实主义”这类新兴题材正在逐渐升温,如《春雷1979》《大国重工》《学霸的黑科技系统》,值得海外作者借鉴。

  中国网络文学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流行元素的精华,体现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它带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走向世界,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切,赋予了人类未来的文学想象和希望。回顾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历程,发现其既是全球文化市场的选择,也是适应网络时代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结果。中国网络文学工作者们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工作,大量挖掘并培养海外原创作家,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媒介传播方式,增强网络文学的共情力与感染力,扩大网络文学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让中国网络文学更好地“乘风破浪”,“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

  概而言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网络平台,中国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够被全球的读者接触和阅读,这对于增进全球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就市场反应而言,中国网络文学也受到了海外读者的热烈欢迎。许多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的粉丝,这反映出中国网络文学的吸引力不容小觑。此外,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出版也为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作者可以通过与国际读者的交流,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和素材,从而提高作品的质量。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由于文化差异和翻译问题,一些作品在海外市场的接受度可能不高;另外,由于版权保护等问题,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总的来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让全世界的读者都能欣赏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文注释内容略〕

  原文责任编辑:马征 许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