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旅游强国建设的创新实践

2025-11-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哈尔滨讯  (记者赵徐州)11月12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暨‘十五五’时期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五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哈尔滨作为拥有冰雪、音乐等独特资源禀赋的旅游城市,要实现从“流量”到“留住”、从“一季红”到“四季火”,亟须以营商环境优化破解发展瓶颈。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助理欧忠辉提出,要构建“生态保护+开发”闭环体系,建立“标准服务+监管”协同机制,打造“数字创新+IP转化”赋能平台,深化“国际合作+资源整合”开放格局,将国内外经验转化为冰雪特色实践。
  “主客共享”应成为哈尔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宋学来提出,要通过系统性治理和创新将文旅发展融入城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以空间融合为基础,打造“无边界”的共享场景;以产业创新为引擎,培育“共受益”的消费生态;以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健全权益协调机制;以绿色安全为底线,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王青亦建议,突破传统观演模式,依托中央大街等历史街区和文化场所,开发集戏剧、音乐、舞蹈、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多层次分布的沉浸式演艺项目,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哈尔滨音乐学院副院长宛景森表示,要发挥音乐艺术高校在彰显提升美誉度、塑造文旅品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科技是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王青亦提出,要依托哈尔滨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城市观光、景区接驳等低空旅游项目,带动通用航空制造、运营、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雅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面向“十五五”,要继续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争建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完善省实验室体系。以科技领军企业示范引领、高新技术企业稳量提质、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产业发展根基在于实体经济。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社会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海涛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支持企业应用数智与绿色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现由“制造”向“智造”和“创造”转变。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会议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主办。
【编辑:韩卓吾(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