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展现了习近平主席作为理论构建者的新维度,将治国理政的实践与成就系统整合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并进行理论升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五卷通过持续的系统性理论建构,将中国式现代化阐释为兼具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理论框架,既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为世界提供思想参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展现了习近平主席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努力;展示了理论发展的递进轨迹——从实践导向的治理方略升华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国际角色的转变——从全球治理的审慎参与者,转变为提出新理念、新主张、新方案的坚定倡导者。
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中,政治领导力多依赖短期“喊口号”和“被动应对”之策,得遇一套致力于体系化建构思想的著作,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在这个思想贫乏、多国政要鼓动战争推行霸权之道的时代,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治国方略、合作共赢与团结精神无疑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卓然不同的选择。
从实践升华为理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展现了习近平主席直面现实挑战的领导者形象和积极投身治国理政具体实践的行动派领袖形象。其中的著述带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引领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破浪前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构建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整理论体系,将发展道路、政治领导、文化自信、生态保护、安全保障与全球治理融贯为统一的思想框架。其要义已超越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范畴,展现了一种贯通历史、诠释当下、擘画未来的宏大愿景。
其中,“现代化”被理论化阐释为具有多元特质的概念。中国没有重走西方式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开创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将此模式作为新选择提供给世界各国。通过这种理论建构,中国的发展实践被升华为理论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一以贯之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各卷。这一理念并非新近提出,习近平主席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早在1989年,他就撰写了《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一理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得到了延续和升华,并已发展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主席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阐释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要求是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及精神文化生活等各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这种一以贯之的延续性令人瞩目。无论是关于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履职能力的要求,还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构建的完整理论体系,其精神内核始终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信念。
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和经济基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核心主题之一是科技创新。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并系统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构成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关键基石。
经济理论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同样得到深入阐释。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中国在深耕国内经济的同时,坚持深度参与全球市场。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体现了未雨绸缪的审慎思维,又彰显了立足全球的宏伟格局。其战略构想旨在增强抵御外部冲击与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能力,同时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呈现的不仅是一位政策制定者的形象,更是一位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贡献的思想家的形象。
这一理论建构的重要意义在于彰显了领导力的本质是决策与思想的核心观点。在政治论述常流于浅表之际,习近平主席的著述提醒我们,思想力是领导力的核心支柱。进步理念与发展方略源自严谨的思想淬炼,而那些在思想沃土上深耕不辍的领导者往往能为国家与社会作出更好的选择。
维护国家主权 统筹发展和安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系统阐述了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指出发展和安全具有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
这里的理论创新在于将发展和安全有机结合。习近平主席强调,“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缺乏安全保障的发展如同无基之台,而没有发展支撑的安全终将难以为继。通过将发展和安全有机结合,习近平主席为破解这一时代矛盾提供了系统的中国方案。
倡导构建全球治理新框架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是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所贡献的思想建构。这些倡议彰显了充分的战略自信,表明了中国在全球秩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将国内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倡议相衔接,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与引领者的双重角色。当前,许多国家正面临发展难题,这种对团结合作的强调在“全球南方”国家读者中引发强烈共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倡议精准回应了贫困、不平等、安全困境与文化认同等普遍关切,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区别于军事霸权与强权政治的替代方案。
在部分西方国家的叙事中,中国常被刻画为威胁或对手;而在“全球南方”视角下,习近平主席的著述可被解读为共建伙伴关系的真诚邀约。正是基于后一种视角,我在研读这些论述时看到的是努力构建一种以互利共赢、团结合作为基石,并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发展型治国方略。
在当代语境下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气候变化、不平等、地缘政治竞争等是当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而中国的发展道路呈现为一套回答时代之问的答卷。这种双重视角构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展现的独特战略格局:一方面,着重强调主权、韧性与安全;另一方面,提出各项全球性倡议,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作为一名来自“全球南方”的读者,我认为这正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尤为重要的原因之一。阅读这些着力探讨发展难题而非固守对抗性话语的著述,令人耳目一新。当今世界,一些国家通过冲突与霸权行径追逐狭隘的国家利益,习近平主席则聚焦发展与合作,这提醒我们,领导力可以有不一样的诠释。习近平主席的著述让我们领悟到思想的力量,认识到领导力需要思行合一,更印证了致力于发展的治国方略能够提供真正的替代方案,使军事化强权政治被摒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将经济现代化、科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国家安全以及全球参与融贯整合,构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进展,展现了中国在思想领域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延续性,又得到了发展。对于中国政治研究者而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乃必读之作。它系统展示了习近平主席对中国道路的深刻洞察、对21世纪治理体系的理论建构,以及对中国全球角色的战略定位。在当今世界,这部著作令人耳目一新。习近平主席的论述启示我们:植根于合作共赢与团结精神、以发展为核心的治国方略,是切实可行之道。
从“全球南方”视角出发,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系列倡议彰显着合作之约,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模式。这一视角与部分西方国家的主流解读不同。
在当代语境下研读习近平主席的著述,促使我们进行一次全球政治立场上的自我审视。由此,我们或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以思想引领、内省自觉与坚持发展为内核的领导力,在当今世界实属难能可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彰显了思想本身就是领导力的体现,而这样的思想力量足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作者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与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译者系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交流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