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与人才培养

2024-01-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段丹洁)1月8日,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论坛并致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范海林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81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冯仕政主持。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加强社会科学案例研究、构建中国特色高水平案例建设新模式,既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题中之义,也是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必然要求。林尚立表示,召开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之举,也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之需,更是建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着力打造高水平全国性案例中心和教学服务平台的发展之要。林尚立提出三点期待,一是以融会贯通为发展导向,打造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交叉线”; 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筑牢专业人才自主培养的“生命线”;三是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职责使命,绘就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趋势线”。他表示,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案例建设交流互鉴,着力推动中国特色案例模式建设,加强专业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在专业学位大发展的新时期,围绕案例建设服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开展深入研讨具有重要意义。范海林表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主动服务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重建、体系重塑、要素重构,助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将之作为中国特色专业学位案例建设的重要使命和首要任务。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把握案例服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二是深挖实践富矿,以建设高学理案例为重点,夯实案例支撑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学术根基;三是贯通育人链条,以健全案例生态为抓手,发挥案例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原创案例开发”“案例教学与国家关键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案例的开发和教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与探讨。

  据悉,自2015年举办首届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立足国情和教育实际,通过研讨和交流,推动社会科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创新,擦亮合作共赢的案例教学新名片,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学案例和案例库。本届论坛锚定国家亟需、聚焦中国原创、紧扣前沿交叉,以特色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从中国故事提炼中国模式,以中国模式助力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