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重大论断,坚持将教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独立成章,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系统而科学的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9月16日,《求是》刊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核心要旨、以各级各类教育相衔接为构建要义、以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为本质要求,极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以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要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这一命题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将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直接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目标的更为迫切的现实任务。“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与“高质量教育体系”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关系。“教育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的统一;“高质量教育体系”则更注重提升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品质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关键核心在于加快推进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要旨就在于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教育发展的目标旨归就在于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深度嵌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前,我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繁重任务,迫切需要教育、科技和人才提供新的动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合力产生“1+1>2”的发展效应。为此,我国教育事业必须从提高普及率和扩大规模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转变,以更好发展态势、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新起点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较量急需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教育事业加以支撑和辅助。着眼于此,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承载更多维的价值、发挥更强大的功能,着力解决好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进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以各级各类教育相衔接为构建要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长期努力下,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在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群众对高效、优质和全面的教育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的期盼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发展进程中提质、扩能与增优。
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是基点,高等教育是龙头,全民终身学习教育是根本,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从普及普惠、科学优质发展的高质量学前教育,到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质量义务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高质量中等教育,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高质量高等教育,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再到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终身教育,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共同架构起了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相互紧密衔接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要义,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参与性和能动性,这既是保障全体人民平等享有教育机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培育多样化人才的必然选择,更是满足不同背景的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的根本路径。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还是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切实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质要求,开辟教育数字化转型崭新局面
从本质要求上来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旨在实现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则是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当前,掣肘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同质化教育导致学生的兴趣和禀赋或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和排异,不能很好在教育过程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彰显自己的个性,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和高精尖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此,要着力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灵活开放、张弛有度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伴随着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的大众化应用也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教育要主动变革、积极作为,用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数字化是服务学生个性化教育、推动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刻意义与深远影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教育事业规模优势和数字技术智能优势聚合起来形成耦合效应,共同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运行。构建网格化、靶向化、个性化与系统化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借助互联网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发展,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推动我国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跃迁。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能够解决教育现实难题,满足人民多样化教育需求。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教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年度软科学项目“川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川省城市社区教育路径创新研究”(23RKX0025);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重点三类课题“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研究”】
(王幸媛,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宗灵,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