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024-07-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深远。体制为发展提供基本的框架约束,经济体制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基本的框架约束。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体制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体制基本是照搬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上,我国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和工、农、商、学、兵综合一体体制,就与苏联有别,但大的框架还是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不断引入市场因素,不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979—1982年,党中央探索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体制。1983—1986年,党中央探索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1987—1992年,党中央探索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经济管理体制。1992—2003年,党中央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不断完善时期。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和国际形势复杂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抉择,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作出战略部署。
  202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转型发展过程。
  二、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实现市场功能与政府职能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市场能做好的,就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失灵的区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在维护市场秩序上,政府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这里要注意克服一个认识误区。一种看法认为,中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让各领域各行业都尽可能市场化,这是不对的。市场是有有效边界的,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在市场无效的领域和行业,必须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上也需要实现各种所有制的最优组合。
  一方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最终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抽象讨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利弊,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讨论。比如,一些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严重,市场容易定价,社会大众容易监督其质量,通过市场竞争更容易激发其正效应的产品,就可以更多通过发展非公经济来提供。但对于具有更多公共产品特性的产品的生产以及需要更多注重社会效益的产业等,则通过公有制经济提供具有更大优势。抽象说公有制好或说非公好是没有意义的。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着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是实现全国资源配置最优的一个基础条件。
  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实现全国大众消费效用最优化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全国厂商生产最优化的一个基础条件。既要推进要素层面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要推进产品层面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不断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公平正义为什么重要,为什么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落脚点,因为公平正义是制度和体制的首善。首先,从人文精神层面看,公平正义是社会道德之基。公平正义是土壤,社会道德是花朵,土壤肥厚,花朵自然鲜艳,土壤贫瘠,花朵自然枯萎稀疏。其次,从经济层面看,公平正义是效率之基。社会缺乏公平正义,必然缺乏长期效率。再次,从政治层面看,政治是利益的集中反映,社会缺乏公平正义,政治很难健康发展。第四,从社会层面看,公平正义是提高社会幸福度的有效途径。幸福也是效用的一种满足。这里导致幸福的效用满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绝对效用的满足;一是相对效用的满足。公平正义是产生相对效用的基础。从人的本质看,人对相对效应的重视程度要高于绝对效应。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一般而言,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但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的灵魂,所以,人的本质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而绝对效用主要来自于自然属性的满足,相对效用主要来自于社会属性的满足。由于人对社会属性更看重,所以,人对相对效用的满足会更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会更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度。第五,从历史实践看,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社会必然多骚乱不稳定。
  (五)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敢于硬碰硬。要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党委要真抓实干。“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力亲为抓改革”“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要积极试点探索推进。“有些改革涉及深层次制度因素和复杂利益关系,一时难以在面上推开,要发挥改革试点的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找出规律,凝聚共识,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要立足最大公约数。“不同地方、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大家会有不同想法。那就要考虑,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经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
  (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智库发挥更大作用。
  智库(think tank),过去多被翻译成“思想库”,就是各种智囊机构,又被称作“思想工厂”(think factory)、“外脑”(outside brain)、“脑库”(brain tank)、“智囊团”(brain trust)、“咨询公司”(consultant corporation)或“情报研究中心”(intelligence research center)等等。最初,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国防科学家和军事参谋提供的一种能够让他们在一起讨论战略问题的密室。《世界知识大辞典》将“思想库”定义为:思想库又称脑库、智囊团。一种为政府机关、企业、公司、社团提供研究咨询的智力劳动集团,一般由多学科、多专业的专家组成。《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智库是跨学科研究组织的研究所、公司或者团体,通常为政府和商业客户服务。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智库即智囊机构,最初也称“思想库”,是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它表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德国时,强调在中德两国成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加大政府、政党、议会、智库交往。把智库建设提上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将会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今天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是落实这个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希望广大专家学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真实情况,广泛调研,潜心研究,不断拿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为党中央科学决策建言献策,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多作贡献”。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好的智库学者:一是要多说真话;二是要多求真理;三是要多出真策。如何做到“三多”,需要有“三有”。一是要有良心。做人做事要讲良心。良心是一个学者能否成为真正知识分子的最关键要素,也是能否成为一个好的智库学者的最关键要素。二是要有良行。良心变为良行,良心才能真正发挥出改造社会的力量。其中关键是智库学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要真正到民间去,到老百姓家里去,到贫困户家里去,一定要多看看和多听听最基层群众和最贫困群体的情况和声音。三是要有良思。良思就是思考必须要有宽度和深度。有宽度和深度思考,思维才能有战略性,建议才有战略采用价值,不然,建议必然多治标不治本,或是乱点鸳鸯谱,甚至是乱放炮。
  要构建学者与领导经常性对话的有效机制。如何让智库不成摆设,不成形象工程,需要建设智库成果有效转化到实践决策层面的有效平台。需要大力构建学者与领导经常性对话的有效机制。有关重大决策,领导干部必须要先充分征求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凡没有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的决策,都不应付诸实施。要定期多次举行各种形式既有领导参加也有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就有关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充分研讨和讨论。
  智库体系建设需要考虑专业或行业智库与综合智库有机结合。一方面,需要大力建设各行业各部门的行业或专业智库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综合智库机构。专业或行业智库主要承担专业或行业发展建议,就本行业和本部门问题提供咨询和参考意见。而综合智库则更多提供综合统筹建议,更多从各行业和各部门统筹或全社会角度提出发展建议和意见。
  智库要重点研究“本”问题。社会问题大体分为两类:“本”问题和“标”问题。“本”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深层次问题。“标”问题是表层的问题,是对社会发展不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智库如何提出更有效的建议,需要重点研究“本”问题。针对“本”问题提出的建议和对策,才是治本之策。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二级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