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202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的研究展望

2022-02-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2022年,我们学会将秉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念,继续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史的研究,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推进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今年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思路如下。

  一、聚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态势和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它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在21世纪发展的最重大的事件。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我们要不断深入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哲学观点、哲学方法论,以新的成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献礼。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我们学会将及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上新的台阶。

  二、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贡献。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以高度的哲学自信和哲学自觉来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三个“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发展的新成果联系起来,与世界哲学发展的积极成果联系起来。无论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看,还是从话语体系看,首先要“求真”、“守正”,即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在体现“中国特色”上,必须充分总结和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和元素,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三个“体系”的构建上,既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又需要考虑哲学领域学术和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把握好哲学史研究、文本文献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关系,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哲学史研究、文本文献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既有着分工的区别,又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史研究包含了文本文献研究,文本文献研究是哲学史研究的基础,不过哲学史的研究是对哲学文本文献研究的历史延伸,而非局限于某篇某部文本文献的研究。哲学史的研究强调关注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在逻辑和整体联系。现实问题研究相对于历史研究而言,主要关注的是当下的、现实生活或当前思想事件等问题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深入离不开对思想史和历史文献的研究,因为后者为前者提供历史借鉴和思想智慧。从应然的层面上说,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服务于一定的价值取向(或学术的或社会现实的目标),都具有一定的问题导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坚持把以上三种研究结合起来,即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同文本文献的研究结合起来,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另一方面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同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发展结合起来,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等品格。

  四、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研究基础上的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多领域、多分支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哲学基本原理研究整体推进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研究,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基础和哲学观点的研究,都取得新的进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应用哲学,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不凡的成就。2022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及其下属的各个二级分会,如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会、列宁哲学思想研究会、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应用哲学研究会、经济哲学研究会、文化哲学研究会等,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五、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讲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事。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逐渐崛起,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百年中国;中国实践发展充分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道义性。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发展的中心。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自信和哲学自觉,既要立足国内,讲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故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深深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又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通过与国外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等途径,向世界讲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事,向世界学术舞台展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成果和独特魅力,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际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李秀伟)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