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这十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2022-09-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可追溯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过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党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原则,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相结合,塑造党中央集中统一的权威,牢牢把握党对革命联合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通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对群众和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全新要求。从“党的领导”到“党的全面领导”,这种话语转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现实回应,对于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鲜明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强调“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政治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压轴内容,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面领导是对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地位的准确界定。

  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党通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各条战线。政治领导是方向,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要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全面领导不是包打天下,取代一切,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而是坚持党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的宏观领导,主要是定方向、谋大局、抓原则、出政策、管干部,促改革、保落实。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体现到国家政权的机构、体制、制度等的设计、安排、运行之中,通过“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就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齐泽垚)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