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二十题之“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探索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2022-06-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主席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和领域更加宽广,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各国必须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着多种传统、非传统安全问题。湄公河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周边地区,也是涉恐、毒品、人口贩卖等诸多安全问题集中的地区。2011年12月10日开启的“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已运行了十余年,100多次巡逻,有效地促进了湄公河沿岸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治理,逐渐形成了非传统安全国际合作与治理的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模式。

  

  

  第一,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秉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与各国在湄公河沿岸的非传统安全需求相匹配。 

  

  十年来,参与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四国,以联合巡逻执法为基础,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如扫毒、联合搜救、情报共享、应急处突(突发事件)、政治交流、文化交流、能力互建、实战演练、船艇驻训、分段联巡等多领域拓展和延伸,共同提升打击各种非传统安全的能力,为建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先期经验。

  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实施以来,通过定期联合巡逻执法和日常巡逻执法的方式,保证了湄公河河面上80%以上的时间都有巡逻船巡逻执法,重点时间见警率达到100%,极大地保障了湄公河流域的安全。截至2021年11月第111次联合巡逻执法,四国共派出17118人次执法人员,参与联合执法的船艇843次;累计开展水陆查缉、分段巡逻等各类联合行动182次、联合反恐演习4次,查获湄公河沿岸地区和边境地区毒品犯罪案件36173起,缴获毒品136.93吨,破获贩卖人口案件66起,抓获107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偷渡人员2659人,遣返“三非”人员4643人。随着安全环境的改善,湄公河沿岸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比2011年翻了两番,旅游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了各国在平等基础上实现互利。

  除此之外,四国还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互联互通、参观见学、友好共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友好交流活动;同时,为了提升联合巡逻的效率和技术力量,四国还共同建设了视频指挥和应急指挥通联系统,共同应对新冠肺炎以来湄公河流域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新变化。

  

  

  第二,开创了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提供与分配的“湄公河联合巡逻模式”。

  

  作为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中唯一的大国,中国提供了大部分的公共产品尤其是技术类公共产品。中国提供的技术类公共产品,将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巡逻航段内的激流、险滩、明礁、暗礁等危险精确定位,并通过对在湄公河上航行船只的精确定位和联合指挥系统的实时化,极大地提高了航行船只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减少这些隐患对湄公河和联合巡逻执法的影响,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在巡逻编队招募了一大批长期在湄公河上航行的船民,这些人大多以湄公河为谋生渠道,对湄公河沿岸的气象和水文状况十分熟悉。“湄公河惨案”发生后,湄公河一度停运,他们中的很多人只得卖船离开湄公河。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建立后,将这些船只改装,成为联合巡逻执法的巡逻艇,也使这些船民重新回归湄公河沿岸。

  在中国关累港的指挥中心,通过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以监测行驶在湄公河上所有货船的实时位置,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候只要船员按下报警按钮,指挥中心马上可以对其定位并启动相应预案。接到报警后,根据四国执法船只远近,指挥中心会派出力量实施救援;航行在湄公河上的船只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可以通过高频电台或短波电台的方式直接呼叫沿岸的联络点。除此之外,中国还援建了各国的联络点、援助执法船艇及各类物资装备近2亿元。

  中国提供的技术类公共产品不仅与其他三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进行了整合,还提升了其他三国继续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持续运行,改变了现有国际合作理论中大国单独或提供大部分的国际公共产品的方式,转变为各个合作者根据自身的条件,共同提供并进行整合国际公共产品的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其他三国参与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增加了其他国家参与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稳定性。

  

  

  

   第三,“湄公河联合巡逻模式”是对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合作理念、共建安全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等的生动实践。 

  

  中国是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中唯一的大国,但中国以“参与而非主导”的共建理念,通过多种机制共建的方式,使四国政府、参与联合巡逻执法的一线人员、湄公河沿岸民众等都成为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参与者,增强了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与各国社会的联系,以及各国社会各界对联合巡逻执法的认同与参与,真正做到了与周边国家的“亲诚惠容”。

  湄公河沿岸民众是联合巡逻执法的直接见证者和最终受益者,同时更是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参与者。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除了在查缉走访、禁毒宣传方面与民众面对面交流,还通过多种交流机制,促进联合巡逻执法与沿岸民众保持密切联系。参与联合巡逻的中国云南省公安厅水上总队以联络点为平台,多次开展执法合作交流培训,与周边中资企业开展共建交流,向湄公河沿岸周边的学校、村寨开展送医巡诊、捐款捐物等活动。参与湄公河联合巡航执法的四国巡逻艇还向湄公河沿岸的民众发放印有中老缅泰四国的水上报警电话的警民联系卡,方便湄公河沿岸民众及时提供信息,赢得了各国民众的认同。

  习近平主席强调,发展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面对当前各种风险挑战,加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作为发展中国家间的非传统安全国际合作机制,运行十年来,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已实现每月一次常态化运行,在合作领域上也从单一的联合巡逻执法扩展到联合扫毒、联合搜救、打击恐怖主义、非法出入境、拐卖人口、网络犯罪等领域,切实践行了全球安全倡议“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是非传统安全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成功典范,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的相邻国家开展多边非传统安全国际合作与治理,提供了新的、可供复制的模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对湄公河水资源问题的干预与中国的应对研究”(21BGJ022)和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CY226242021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国际关系研究院) 

  

  (声明:本网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相关领域学术理论研讨,为专家学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关键词:联合巡逻执法;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