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论坛
|
人文社区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网站地图
{ id:41152, url:'http://www.cssn.cn/images/W020160828598522999784.jpg', width:946, height:120 }
{ id:41164, url:'http://www.cssn.cn/images/W020160828620429317266.jpg', width:946, height:120 }
{ id:41165, url:'http://www.cssn.cn/images/W020160828622623413002.jpg', width:946, height:120 }
{ id:41162, url:'http://www.cssn.cn/images/W020160828613513154707.jpg', width:946, height:120 }
{ id:41163, url:'http://www.cssn.cn/images/W020160828616146181480.jpg', width:946, height:120 }
京味儿文学研究
更多>>
京味儿文学谁主沉浮?
何谓“京味儿文学”?概念上如何界定?这个问题文学界多年来一直纠缠不清,据说当年“京味儿文学丛书”编委会给“京味儿文学”归纳了四个特点:(1)作品中必须运用北京语言;(2)运用北京语言描写北京的人和事;(3)作品中环境和民俗是北京的;(4)发掘北京人特有的素质。
[详细]
试论当代京味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京味儿文学,被一群外乡作家建构为一个理想的精神故乡,舍利取义成为核心道德化的城市品格,但在商品化社会冲击下又掩饰不住对这种文化理想衰败的担忧;90年代新京味儿的美学特征主要是自王朔兴起,被冯小刚贺岁片借重成为关键特征的"调侃"。
[详细]
新时期以来京味文学研究述评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的京味文学研究状况进行梳理,认为传统的京味文学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京味文学的审美形态及其内涵与构成要素已经基本清晰;目前和未来的京味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应该扩大视野,发展一种更为广泛的北京书写与城市研究的路向。
[详细]
老舍及京味文学的中国形象元素
老舍及其代表的京味文学,有两个显著的、标志性的意义:其一是对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现,其二是对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前者包括对北京市民社会的多方位描写,对市民群像的生动刻画,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多层面展示,以及地道纯正的北京方言土语的鲜活表达等等。
[详细]
京派文学研究
更多>>
京派作家的文化观
京派作家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团体,在实际创作中也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学术界对京派的研究长期存在着激烈争议。但他们拥有相似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性观、古典审美情结和中立包容、沉稳宽厚的文化姿态三方面。
[详细]
论京派文学的时代性与超越性
京派文学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的价值实现却要受到时代的规约。京派作家坚守文学独立的精神,致力于人性探索和美的创造,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他们与风起云涌的时代隔了一层。作品格局不大,风格偏于优美,少了点阳刚之气。
[详细]
京派知识分子现代文化身份的生成
作为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特殊的文学现象,形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京派文学于启蒙和革命的文化语境中另辟蹊径,生成了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错位”的文化特征和文学品格。京派其实并非一个文学流派,而是一个结构松散的知识分子群体。
[详细]
京派文学对西方“意识流”的接受与运用
“意识流”是京派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对西方“意识流”的接受与运用体现了京派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间的紧密关系,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通过大量非理性、非逻辑的内心独自,比较成功地写出了人物的潜意识;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是其中的代表作。
[详细]
{ id:41172, url:'http://www.cssn.cn/images/W020160828649433695960.jpg', width:946, height:120 }
{ id:41173, url:'http://www.cssn.cn/images/W020160828651182997289.jpg', width:946, height:120 }
老舍
更多>>
刘绍棠
更多>>
沈从文
更多>>
废名
更多>>
林斤澜
更多>>
浩然
更多>>
苏叔阳
更多>>
陈建功
更多>>
王朔
更多>>
邓友梅
更多>>
刘心武
更多>>
韩少华
更多>>
史铁生
更多>>
刘恒
更多>>
汪曾祺
更多>>
何其芳
更多>>
梁实秋
更多>>
朱光潜
更多>>
萧乾
更多>>
点击添加资源
点击添加资源
俞平伯
更多>>
林徽因
更多>>
芦焚
更多>>
凌淑华
更多>>
李健吾
更多>>
专题策划/设计 李中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