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两方面的因素对西北方言的重点调查研究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一是该地区语言资源的重要价值本身,;二是语言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西北官话史的建构。 【详细】
凤翔方言的两字组可以分为后字非轻声两字组和后字轻声两字组两种,这两种连字组的连调模式不同。凤翔方言的轻声并不短而轻,其调值由前字的调类决定。凤翔方言的轻声能使前字变调。 【详细】
陕西关中方言中存在双唇音声母在o、u韵前唇齿化的现象,近八十年来这种现象从地域分布到类型都有较大扩展。从发生顺序来看,送气音ph首先唇齿化,鼻音m最晚唇齿化。文章联系学界关于汉语史上重唇音变轻唇音的考察成果,讨论了双唇音声母唇齿化的语音机制,附带讨论了汉语史上重唇变轻唇演变规律中的两个变例给我们的启示。 【详细】
本文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陕西三原方言手部动作词"拾"的词义进行历史梳理。通过对"拾"的六个概念要素历时演变的分析,厘清了"拾"的不同词义之间的历史关系。 【详细】
本文就青海汉语方言中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青海汉语方言只有在舌尖后音与"开口呼"韵母拼合时才会出现舌尖后音转向舌尖前音的现象。
本文对河西走廊张掖方言进行了考察,描写了张掖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归纳了常用字同音字汇。
本文描写青海湟源方言音系,主要内容包括:湟源方言声韵调、音系特点及同音字汇。
安多藏语和汉语青海方言的动词重叠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有可能是安多藏语对青海方言影响的结果。 【详细】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材料指出甘肃临夏汉语方言显著的特点在于语法,研究临夏汉语方言特殊语法现象形成的原因。 【详细】
语序,是表达汉语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方言也不例外。其独特的表达习惯体现了语言发展中变异与稳固的运动过程,形成了语言家族中“母语”与“子语”的总体整合。 【详细】
同心话选择性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的特点在于“吗、哩”等语气词的使用,连词是不重要的。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句中“吗、哩”的用法和性质来说明同心话选择性问句的结构特点和疑问句系统的格局,并对西北方言“X吗Y”句式的来历进行初步探讨。 【详细】
宁夏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西麓,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语音上与周围的兰银官话有较大的差异,也与同属秦陇片的其他市县有明显区别,老派的尖团音的分离便是其特点之一(新派有尖团逐渐混同的趋势)。本文记录的是老派读音。 【详细】
本文主要讨论甘肃靖远方言中后字是儿化韵的两字组变调。先简要介绍靖远方言声韵调,然后讨论后字是儿化韵的"非叠字"和"叠字"两字组变调。靖远方言儿化韵属拼合型,儿化变调有四种类型。 【详细】
对甘肃方言语音的历时研究有助于比较全面地认识其特点。目前的甘肃方言语音研究主要在共时方面,历时的研究也主要是跟中古音的比较。 【详细】
本文作者在对甘肃汉语方言进行广泛、细致调查的基础上,以普通话做参照进行研究。 【详细】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 【详细】
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境内通行的本地话中的"太没有X"结构可以分为"太没有NP"、"太没有人VP"和"太没有VP"三种类型。 【详细】
“集宁位于内蒙古中西部,是乌兰察布盟政府所在地。集宁方言属于内蒙古晋语张呼片,有四个声调,平声不分阴、阳,有入声,收喉塞尾。1999年,我们分别调查了集宁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声调系统(包括单字组和双字组),并用语音软件"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对各种字组的声调曲线进行了分析。” 【详细】
内蒙古西部有入声的汉语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方言特色,很值得研究。笔者着眼于词的结构方式,将该方言形容词构词生动形式分为重叠式、加缀式、兼用式、连用式4大类, 18个小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