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时代优秀年鉴故事】树立精品意识 讲好新时代通辽故事

2023-01-05 来源:中国方志网

  2021年12月,《通辽年鉴(2020)》荣获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特等年鉴,取得历史性突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对此作出批示,对《通辽年鉴》编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再创佳绩。

  近年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的指导帮助下,在通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辽市党史地方志研究室高度重视年鉴事业发展,以推动全市“年鉴全覆盖”工作为政治责任,以打造精品年鉴为工作目标,精心谋划,开拓进取,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通辽市年鉴事业转型升级。

  一、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年鉴编纂规范化

  一是精品意识。按照“转作风、强基础、出精品、有建树”的工作要求,《通辽年鉴(2020)》编纂人员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对照先进地区,对照精品年鉴,不断优化编纂程序,想方设法提高编纂质量。二是标准意识。将科学规范作为最基本要求,认真学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出台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及其补充规定,及时落实到《通辽年鉴(2020)》编纂中。三是细节意识。牢记细节决定成败,不论是年鉴的框架设计,还是一段话、一个词、一组数据,都从细节着手,避免出现错误。四是学习意识。《通辽年鉴》编辑部与全国兄弟省市互相交流年鉴书籍,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各优秀年鉴的经验和做法,重点借鉴多次入选中国精品年鉴的《山西年鉴》《北京海淀年鉴》等优秀年鉴。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坚持融会贯通,“走自己的路”,重点在年鉴的框架设计、篇目设置、内容编写、图表运用上突出通辽特色。

  二、突出通辽特色,科学设置年鉴框架

  一是紧跟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坚持与时俱进,科学设计年鉴框架。坚持按照事业或行业发展属性进行分类,做到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在保持年鉴框架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据年度特点和事物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更新补充内容,不断以内容创新带动质量提升。比如,《通辽年鉴(2020)》将“文化旅游”类目调整为“文化”和“旅游”两个类目,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突出通辽旅游业的重要性;将“财政 税务”类目调整为次分目,并入“综合管理与监督”类目,体现分类的科学性。“农牧林水”类目设置分目有农牧业、林业和草原、林沙产业、水利,分目“农牧业”下面设置“农牧业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牧业产业园区”5个次分目。采用次分目后,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清晰,内容比之前更为丰富。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设置具有通辽特色的分目或者条目。《通辽年鉴(2020)》专门设置蒙汉双语目录,突出民族特色;在彩页中设置“通辽名片”,以名片的形式展示通辽;在“市情概览”中设置具有蒙古族元素的“特色饮食”“历史文化”分目;在“工业能源”类目,根据通辽工业的实际情况,设置铝镍硅新材料产业、玉米生物产业、可降解新材料产业、绿色农畜产品产业、蒙中医药产业5个条目。

  三是坚持编鉴为用,注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在细节上体现匠心。《通辽年鉴(2020)》卷首精心设置专题图片,包括地图、通辽名片、年度聚焦、农牧业、工业、民生实事、美丽通辽7大板块,既增强可读性,又展现通辽的大事要事,突出年度性和资料性;封面采用素色仿皮的材质,美观大方;内文双色印刷,插入随文图片,做到图文相符,以图释文;优化“索引”,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年鉴索引编纂方法,以正文中有检索价值的词汇为主,通过人工查询索引词,把主题词挑选出来,再统一汇总排序,提高索引的使用价值。

  三、讲好通辽故事,力求资料丰富完备

  为克服年鉴供稿质量不高、总结报告成堆的弊端,通辽市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深入挖掘稿源,想方设法丰富入鉴资料。一是对来稿进行深度过滤,在稿件中发现线索。编辑人员在来稿中积极探寻各部门、各行业隐藏在稿件中的年度工作亮点,进而深度追踪,紧盯供稿单位追加资料。二是主动上门,争取配合。对于个别供稿不主动、上稿过于简单的供稿单位,编辑人员主动多次上门,与供稿人沟通、交流,带动供稿人主动补充编纂大纲之外的资料,大大拓展了年鉴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三是自主采编,查缺补漏。通过广泛查阅网络、报刊、新媒体平台中的相关资料,发现稿件中缺失的动态信息,核实查证后,及时采编补充,以免造成缺漏,从源头上保证年鉴内容的丰富程度和高品质,力求全方位展示年度精彩通辽全貌。在一些条目中打破时间局限,增加背景资料介绍和附录资料。对于非常必要的背景材料,通过自主采编,以“链接”“小资料”等拓展方式供读者延伸阅读,增强条目的纵深感。

  四、运用多种形式,打造过硬编纂队伍

  一是加强专题辅导,提升业务水平。每卷年鉴编纂前都要组织全市撰稿人进行专题培训,布置新一轮撰稿工作任务,围绕撰稿思路和方法进行专题辅导。二是积极组织广大编纂人员参加自治区开展的相关培训,吃透上情,并注重把学习成果融入到编纂实践中;机关内采取举办史志论坛等形式,营造研究风气。三是学习借鉴中国精品年鉴和各地优秀年鉴,对标精品深入研讨,不断提升编纂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策划:中指办年鉴处)

  (供稿:通辽市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常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