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间歌曲——乌日汀哆

2022-12-15 来源:中国地情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乌日汀哆”即长调歌曲,是蒙古族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体裁,其产生发展和大漠草原的自然环境,以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紧密相连。
  乌日汀哆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除了旋律本身所具有的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华彩装饰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旋律装饰——“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是形成乌日汀哆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乌日汀哆的节奏特点是前紧后松,每个乐句或乐节,往往是先用较密集的节奏把歌词唱出,然后用拖腔进行发挥。演唱速度较为缓慢,相当于每分钟50拍左右,同时每首歌曲内拍子的时值常有变化。
  在庆典或喜宴的聚会上,首先要由歌手演唱长调形态的宴会歌曲,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的代表曲目和演唱程序,内容大都以赞颂、祝愿、祭祀等为主。对于这一类仪礼性歌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大部分地区称之为“奈仁哆”,意为宴歌,也有称之为“艾吉木哆”“萨斯特尔哆”“图林哆”等。而在其他场合演唱的非仪礼性长调歌曲内容要更广泛一些。
  不同地区的乌日汀哆,在风格和演唱方法上互有差异。呼伦贝尔的乌日汀哆高亢嘹亮,热情奔放,代表作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锡林郭勒的乌日汀哆绵长开阔、深沉悠远,结构上也较为长大,有《小黄马》《走马》等歌曲。多声部民歌“潮尔音哆”也属长调形态;阿拉善的乌日汀哆庄重古朴,例如《富饶辽阔的阿拉善》;鄂尔多斯的乌日汀哆质朴无华,并较少运用装饰音和“诺古拉”,有《圣主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歌曲。乌日汀哆的每一位演唱者,根据其特长、爱好、素养和不同的理解,在保持歌曲基本构架下的前提下,都可以纵情发挥,使歌曲的每一次呈现,都蕴含着生动的新鲜因素。
  (内蒙古区情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