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研究所
-
2016-12-1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边疆研究_129557]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
-
学哲学、用哲学,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就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极大的思想优势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全党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列宁精辟地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重大举措,意义重...
-
核心要点:
■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边疆地域辽阔,战略地位重要、少数民族聚集、资源禀赋突出,必须坚持国家治理和边疆治理、一般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
■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边疆治理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最关键的是民族团结。民族...
-
2016-12-1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边疆研究_129557]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问题,是最为世人关注的大问题。中国选择什么道路,中国向何处去,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会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和大国之间的力量消长。“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本质上都是以话语形态出现的包含对中国道路取得的伟大成...
-
2017-01-0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边疆研究_129557]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
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唯心史观指导下各种解构历史观点的总称。自2014年以来,我国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开始从学术领域转向政治领域,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甚至政权诉求。他们以西方“普世价值”的政治意识形态为评价标准,否认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历史事实,把开国领袖...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充分彰显了马克...
-
2019-10-3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边疆研究_129557]
马克思主义“行”的时代证明
马克思主义“行”,这不是抽象的论断,而是有着生动具体的表现。我国在改革开放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是马克思主义“行”的突出表现。讲马克思主义“行”,意味着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
-
对于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近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抗日战争究竟是8年,还是14年?很多人至今...
-
2017-04-1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边疆研究_129557]
错误思潮背后的安全“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西化分化陷阱、塔西佗陷阱是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四大陷阱。而一些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论”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则充当了这四大陷阱的遮掩物。其中,新自由主义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宪政民主主要针对...
中国边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