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暨第九届青年论坛在暨大举行

2022-09-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坛线下会场 通讯员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袁定欢 谢铁娇 李伟苗)7月24日,由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南方应急管理研究院共同主办,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暨第九届青年论坛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暨南大学举行。本届论坛围绕“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机遇与挑战”主题,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来自实践界和学术界的近200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我国应急管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开幕式上,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表示,本次论坛围绕应急管理学科发展、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超特大城市灾害韧性提升与安全风险治理创新、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等问题展开研讨,旨在为我国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新思路、寻找新路径。可以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大背景下,论坛活动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2018年10月,广东应急管理改革拉开序幕,全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应急管理体制越改越顺,重大安全风险防范有力有效,防灾减灾救灾有板有眼,安全生产监管有章有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王中丙表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典型的综合类学科,希望专家学者们继续关心支持应急管理工作,期待更多青年才俊积极投身应急管理事业,以青春之志、青春之力坚定扛起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神圣职责。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对本次论坛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表示祝贺与感谢。他认为,我国应急管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次论坛的举办是在贯彻落实“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并对于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薛澜认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的最好实践,并对广东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肯定,期待此次论坛能凝聚应急管理学术共同体,为更好地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建言献策。

 

与会学者线下合影 通讯员供图

 

  学者探讨应急管理前沿课题

  会上,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林鸿潮教授从真实战时、拟制战时以及隐喻战时三方面分析了国家动员过程中的话语变迁,并阐释其背后的逻辑。他认为应该从延时化、弹性化和综合化三个方面对突发事件应对问责制进行变革。

  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吕欣教授指出,在进行应急决策分析时,应使用大规模的移动通信数据、互联网大数据、卫星大数据,运用网络思维分析和挖掘各种灾害场景下的人群行为,研究结果可以为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公共卫生干预等应急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孝礼副教授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提出巨灾峰值需求管理的核心要素为1H+3S,即组织体系要转成一个高速运转的工作模式,并对稀缺管理、增产扩能以及供应链管理等问题进行优化分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瑞昌教授作题为“论社会治理组成部分的应急管理”的主旨演讲,他表示要超越应急管理只作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思路,从社会的多层次构成研究应急管理的多样性。

  “坚持用复杂系统管理的思维模式与研究范式认识灾害治理体系,才能科学发现灾害治理体系的演化规律与涌现机制,实现科学高效减灾的最终目的。”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唐攀教授认为,灾害过程代表了问题的复杂性,要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为灾害治理体系建模。

  广东南方应急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杰表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是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在“综合”上下功夫。同时,坚持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和其他城市相关安全工程建设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在协同中见效能,提高联动处置水平。

  据悉,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由闪淳昌、薛澜等人于2011年共同发起,是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实务研讨的重要平台,旨在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聚焦中国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实际问题,推动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自2014年起设立青年论坛,主旨为促进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领域内青年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前八届论坛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举行。

关键词:应急管理;青年论坛;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村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