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治工作向智慧化发展

2023-0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探索在路上,创新不停歇。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红蓝融合”课题应把握时代大势特别是紧跟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科技发展潮流,以推动政治工作向革命化强固、向实战化聚焦、向智慧化发展为目标,以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精准化落实为原则,重点抓好“八个智慧”牵引“八项工程”落地,推动“红蓝融合”深化发展、升级拓展、全面推广,让生命线地位作用在新时代进一步彰显威力。 

  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 大力实施“忠诚培塑工程” 

  着眼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铸魂育人新模式,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革命性转变。适应“后普及教育时代”趋势,倡导“官兵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针对每名官兵认知程度和兴趣特点,开展个性化、精细化、沉浸式学习教育,打造“翻转课堂”,研发用好高度智能的教育设备,创新人机交互等思想教育新手段,着力培塑官兵信仰信念。如,利用5G等技术,实现“军营WiFi全覆盖、优质资源随时用、智能平板班排有、单兵手机人人通”;利用云计算技术,打造教育资源“云”,提供理论资源库、优质教案库、文化精品库等海量教育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想调研数据挖掘、教育方案个性定制、学习资源精准推送、教育效果智能评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行全沉浸式学习体验、制作智慧微课、开发教育辅助机器人;利用ARVR等技术,建设虚拟教育课堂、全息红色影院等多维立体体验空间,构建无边界、终身化的军营“大学校”,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教育生态。 

  把握智慧作战新趋势 大力实施“聚力备战工程” 

  认真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聚焦认知域、夺取制脑权,进一步提升政治工作在未来战争中的贡献率。把认知域作为联合作战体系的一个独立作战域来研究,把握内在规律,深研制胜机理,建立实战导向鲜明、要素功能完备的政治作战理论体系。突出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作战样式,创新攻心宣传、意志瓦解、情感影响、心智诱导等战法,形成适应智能化战争的政治作战谋略与战法。探索建设“政治作战智能实验室”,建设融态势感知、预警响应、立体攻防、效能评估等于一体的智能化政治作战指挥中心,设计研发机动宣传的“舆论车”、瓦解心理防线的“干扰仪”、战时人力资源“智能补充调配系统”等政治工作主战装备,提升政治工作作战效能。 

  构建智慧党建新业态 大力实施“组织强固工程” 

  在做好传统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推进“支部建到网上、组织建到群里”,促进党建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开放、便捷、灵活、高效”的智慧党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打造智慧党建“云平台”,建好党员信息库、党组织信息库、学习资料库、党建资料库,推进各级党组织上下贯通、智能交互,实现“党员云学习”“党务云管理”“党建云监督”。建设VR“智慧党建”教育基地,实现可视化场景复原、开放性空间学习。建强用好“网上党支部”,丰富拓展网上组织生活,通过网络落实组织制度、强化组织功能,打造全面覆盖、永远在线的党员教育管理系统。 

  开发智慧人力新效能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 

  坚持培养人塑造人开发人管理人这一根本目的,注重“从源头抓起、按特点设计、成系统培养、分类别建设”,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军事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才资本开发的升级转型。运用信息搜索、量化标准、素质模型等技术,实现全域考核支撑、精准人岗匹配等功能,推动选拔任用科学化。坚持精准育人,按照目标图、路线图、施工图“三图一统”工程化思路,为官兵和文职人员规划成长路径,常态跟踪督导、全程数据管理,加快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和保障人才。引进和运用智能技术,对人力资源队伍整体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优化计算、仿真模拟、预测评估和预警监控,推动研判分析即时化。开发智能人力资源业务系统,使用人工智能办理程式化、重复性简单工作,减少人为失误,提高工作效率,把人力资源从传统模式、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业务办理高效化、建设模式信息化。 

  塑造智慧传播新态势 大力实施“强军文化工程” 

  推动智能技术与文化传播的高度融合,聚焦文化内容创作、艺术展演展陈、文化产品宣传等领域,实现新技术支持下的文化创新。构建强军文化体系,依托智能技术赋能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战区联合文化、军兵种特色文化内涵和外延,打造涵盖文化标识、文化图谱、文化布局、文化力量等于一体的“文化云图”。突出受众的个性需求、文化品位精准推送,通过人机互动、强时效性、动态交互、场景无缝切换等,打造全身沉浸、全心投入的文化场景,建设一批虚拟装备、数字场馆,构建如临其境的沉浸式“掌上军史馆”,让历史传统走进现实、走近官兵、走向未来。坚持品牌化发展路线,丰富品牌表现形式,持续打造文化品牌,不断扩大战区联合文化、军兵种特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 

  提升智慧服务新水平 大力实施“关爱激励工程” 

  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围绕知兵情、聚兵智、解兵难、暖兵心,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关爱服务工作质效,提升官兵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建设智能服务中心,依托信息网络设置关心关爱平台,实现官兵诉求“一键接办”、暖心兵事“一站服务”、机关指导“一网联动”、实时进度“一图预览”,快速响应、及时解决部队实际困难。完善网络服务平台,汇集提供婚恋交友、就业服务、教育保障、涉军维权、心理咨询、优待优抚等各项服务保障,不断激发官兵动力活力。 

  筑牢智慧保卫新防线 大力实施“安全磐石工程” 

  积极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保卫工作从“人防”“物防”向“智防”升级,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警”转变。加强手段建设,按照“万物互联、全息感知”理念,建设智能安防天眼感知平台,推广应用智能手机技术管控设备、访客联网实时核查系统和营区重要情况实时预警系统,打造安全防控“天罗地网”。完善协作机制,协调推进军地警务协作侦查机制、互联网有害信息快查快处机制等高效运作,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集成智慧应用新平台 大力实施“智慧政工工程” 

  树牢上云、用数、赋智理念,建设整合宣传思想、党组织建设、政治作战、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卫等创新实践平台,打造一体化智慧政工集成应用平台,促进政治工作手段方法迭代升级。深化与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探索建设“政治工作创新实践基地”,作为推进政治工作创新的“试验田”,努力为军事智能化发展在政治工作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借鉴。(红蓝融合课题组)                  

   

   

关键词:政治工作;智慧化;人工智能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