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2022】崔洪建:欧洲“自主”建设已至关键时刻

2022-01-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持续和地缘博弈加剧的双重阴霾下,欧洲在2021年经历了从充满期待到疫情反复再到地缘博弈失意的曲折进程。内外矛盾将倒逼欧洲在2022年迎来能否坚持“战略自主”、驾驭政局变化以及化解地缘冲突的关键时刻。

  法国高举“自主”大旗

  法国在2022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内外形势交迫下,马克龙政府大有放手一搏,通过“战略自主”建设来稳固内外局势的雄心。法国已为轮值任期提出了实现“复苏、自主和归属”的三大目标,分别对应促进经济发展、建设战略自主和增强身份认同等主要任务,并规划了在防疫、绿色与数字经济、维护民生以及推进安全建设等多领域的具体措施。

  法国历来善于为欧洲一体化提供顶层设计和政治引领,法国也素来拥有独立的外交传统,这为法国高举“自主”大旗、引领欧洲走出颓势提供了条件。在德国告别默克尔时代后,马克龙政府成为欧洲的主要力量似乎也顺理成章。近年来,欧洲在疫情冲击、经济疲软和政治纷争下身处困境,亟待突围,这也为法国在欧洲的大有作为提供了巨大的现实需求。因此,欧洲各国和欧盟机构对于法国发挥积极作用都有所期待。

  但法国也面临着各种问题积重难返、内外挑战盘根错节、任期太短难见成效等种种掣肘因素。在眼下亟待解决的诸如财政协调、能源转型和经济复苏等问题上,欧盟内部仍存在集团化的严重分歧;在应对大国博弈、统一对外政策、推进共同安全等领域,欧盟各国的立场、利益和政策分歧更为严重。同时,美俄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激烈博弈、随时可能激化的难民问题以及欧盟周边的动荡局势,都让法国在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难免左支右绌、举步维艰。

 

多国选举预示政治风向

  继2021年的德国议会选举后,欧洲还将在2022年迎来多场重要选举,其结果将影响未来一段时期的政治走向。各国能否驾驭政治变化并维护政治稳定,将关系到欧盟内部能否减少矛盾、实现团结,并为经济和社会复苏提供有序的政治环境。

  最先拉开选举序幕的是意大利总统选举。总统作为虚位元首在意大利政治中本不具有实权,但近年来意大利政局的脆弱性和政党碎片化的现实,导致有权在危机时期“乾纲独断”的总统权能直线上升。是让受各方拥戴的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上位来确保政治稳定,还是让九党联合的现政府继续发挥作用,成了具有鲜明意大利特色的政治难题。

  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法国总统大选。在五年前通过近乎“革命方式”上台的马克龙政府推行改革的进程并不顺利,不仅经历了“黄背心运动”的冲击,还在地方议会选举中接连失利。尽管理论上可以利用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来为国内竞选加分,但在疑欧情绪严重的法国民意面前,想借助在欧盟的政绩来取悦选民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尽管马克龙在民调中持续领先,但在传统老牌政党和极右翼势力的围攻之下,等待他的无疑是一场不到最后时刻难见分晓的苦战和鏖战。

  此外,牵动欧洲政局的还有匈牙利、克罗地亚等国的选举,其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左右未来欧盟内部的博弈态势。

内外挑战考验“欧洲特性”

  在政治稳定之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和周边安全是2022年欧洲面临的主要内外挑战。尽管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播率高、毒性轻、致死率低,欧洲已接近群体免疫状态,为转入对疫情的流感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一种乐观情绪因此开始出现。但现有经验仍难以应对病毒变异走向的不确定性,各国政府还不能就此松懈,更不能重蹈2021年因盲目乐观而被变异病毒打得措手不及的覆辙,还必须在加快疫苗接种和防控措施上同一些民众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做艰苦交涉。

  在疫情冲击下要维持经济基本面并确保实现复苏,是令欧洲最为头痛的经济和社会难题。2021年,欧洲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强劲复苏,2022年的经济预测数据并不理想,欧盟为刺激复苏投入的高达上万亿欧元资金也因此存在更大的风险,债务危机卷土重来,仍然是欧洲经济的紧箍咒。同时,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欧洲各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能否实现既要促增长、稳财政,又要调结构、保民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2年将是至为关键的时刻。

  稳定周边尤其应对美俄博弈下急剧复杂不确定的欧洲东部安全形势,将是欧洲能否平安度过2022年的重要指标。作为美俄博弈的主战场,欧洲东部安全由于2021年出现的波兰与白俄罗斯边界难民问题、乌克兰东部地区军事对峙而急剧恶化。在俄罗斯要求廓清与西方的“中间地带”并提供安全保障的强硬立场面前,美国和北约显得力不从心,与俄罗斯三场谈判也无果而终。欧盟没能作为一个可信的安全实体出现在谈判桌旁,命运仍然被操持在其他大国手中。“知耻而后勇”,目前法国和欧盟都在积极寻求重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诺曼底模式”,希望能尽快带着“欧洲方案”来解决欧洲东部的地缘政治博弈问题。

中欧关系要守正创新

  在大国博弈加剧、欧洲寻求“战略自主”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将迎来合作机遇,也将承受更大压力。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中欧经贸合作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良好的基本面,连续实现超过两位数的增长,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格局进一步深化。但欧方对“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经济竞争力被中方超越”的所谓担忧也在上升,还会采取更多规则和措施来对经贸合作设障施压。

  欧洲自身的政治民粹化倾向和被美国裹挟出来的意识形态化,也使得中欧政治互信一再受到冲击。不仅欧盟和一些国家的立法机构不断干涉中国内政、搞“人权攻势”,少数政客还公然操弄涉台问题、挑衅“一中原则”、挑战中欧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欧关系在2022年还将面对类似干扰。

  在建设“战略自主”的名义下,欧洲对于深入“印太区域”搞“战略圈地”也有了更多的想象和冲动。美国已将推进所谓“印太战略”作为重点目标,英国将加快“向印太倾斜”的步伐,法国也有借轮值期间“提升欧盟在印太存在感”的考虑,美欧“印太战略”在2022年出现某种合流的趋势将大大增加。

  中欧关系的复杂化是国际和地区局势变化的必然产物,在机遇和挑战同在、合作与分歧并存的局面下,中欧需要有坚持守正创新的定力、能力和耐力。

  首先,要有足够定力牢牢把握合作导向,确保中欧关系这艘大船不偏航。中欧关系的合作导向符合双方民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和平发展共进的时代精神。在欧方短期内难以认清方向、合作共识动摇的情况下,中方应当主动掌舵、积极引领,在逻辑上阐明合作共识、在政策中体现合作,并在行动上落实合作。

  其次,要磨练出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确保中欧关系这艘大船不触礁。中欧关系在今后一段时期将出现合作与冲突交织的局面,既要维护合作大局又要捍卫共同利益,双方需要有推进合作、管控矛盾的能力,避免政治分歧损害经贸合作,更要通过更多的务实合作来增进政治互信。

  最后,要通过耐力历练出中欧关系建设性、可持续的互动框架,确保中欧关系这艘大船不搁浅。在处理复杂局面的同时,中欧需要抬头望路,需要形成新的共识并体现在可持续的互动框架中,只要中欧关系维持住增进共同利益的合作大局,就能克服当前的困难和挑战。

 

    (声明:本网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相关领域学术理论研讨,为专家学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关键词:地缘博弈;战略自主;经济复苏;周边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李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