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海龙:俄乌冲突背景下中国国际话语的被塑造与挑战

2022-08-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数据显示,中国是除了俄乌冲突两大事件当事国之外,被国际媒体最多关注的国家之一。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聚焦了近25%的国际舆论。 

  从国际舆论意见领袖的角度考察,来自美国、英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媒体的报道占据了整个俄乌冲突报道媒体总量的近50%。加上法国、德国、日本等其他西方阵营媒体。可以说,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流媒体在俄乌冲突的报道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 

  美西方媒体对俄乌冲突定性的关键词是“战争和侵略。拜登上台以来在推动外部盟国统一战线和内部统一战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尽管当前美国仍然处在一种撕裂状态,美西方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争议,但是针对俄乌冲突,美国西方主流媒体的趋同性和一致性却尤为明显。其媒体对于俄罗斯“入侵”的强调和反对俄罗斯“践踏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形成两个主要的舆论导向。大数据分析显示,相关主题和内容的报道占到将近60%。这反映出美西方国家媒体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观点立场的特点。 

  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美西方主导的俄乌冲突国际舆论中,中国是一个被高度关注并刻意塑造的话题。其中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是,与俄乌冲突没有明显关联的南海问题在俄乌冲突的相关报道中被多次提及。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以南海问题为主题的讨论中,俄乌冲突被提及的次数与以俄乌冲突为主题报道中提及南海问题对比,相差将近1000倍。这一巨大的反差显示,国际媒体中存在一种刻意将中国周边热点问题,勾连到俄乌冲突报道中的舆论倾向。 

  根据暨南大学中国周边安全国际舆情监测系统的统计分析,将中国周边热点问题单向勾连到俄乌冲突报道中的媒体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国的一些媒体。这种对中国周边热点问题的刻意延伸解读的媒体群特征,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前美国主导北约东扩至亚太的另一种蛛丝马迹。 

  习近平总书记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概括了当前国际环境的复杂性。面向未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发出中国声音,是当代国际关系学界应当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话语体系本质上是国际秩序内在权力结构的一种体现。这个传统的国际秩序中,规则是什么?谁在主导这个规则?这个规则究竟服务于谁?如何破除规则对我们的束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这一代学人共同努力,共同解决。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文根据“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与中国国际问题‘三大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学者发言整理,不代表本网观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胡子轩)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