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院长谈】大力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22-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铸魂育人的伟大工程,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隐蔽,但是也异常激烈。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新挑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群体的重要精神力量,并外化为自觉行动,使他们早日成为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新一代。

  第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三进”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持续开展对其的深入研究。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牢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在改革创新中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要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一方面,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认真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切身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中进一步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引领作用。

  第二,坚定理想信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强调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升至了一个新境界。与此同时,我国面对的国外敌对势力也不容小觑。可以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都是暗流汹涌,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针对年轻一代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方面,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警醒意识。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内化为年轻学子群体的重要精神力量,并主动加以弘扬。我们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使他们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的职责与担当,鼓励他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第三,直面挑战,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当今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当今世界的信息化、全球化进入“加速度”状态,高校学生群体容易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激荡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从而产生思想层面的各种困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积极引导,耐心解答,发挥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及时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答疑解惑,要勇于创新、敢于直面挑战,不断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积极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真正体现“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知识架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专题式、分众式等教学方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课堂讨论、线上互动、现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创新性。

  第四,团队协作,全面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将“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课”的理念运用到相关教育教学中去,既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兵作战”,也不能止步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双管齐下”,而需要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显性”与“隐性”教育相融的一股合力,从而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工作者包括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等。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教书育人的主力军,而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其他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应当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高校的专业课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这一点,在专业课教授过程中自觉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换言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另一方面要依托课程思政协同开展。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真正做到凝心聚力、同向同行,才能使“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课”的理念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也才能用心培育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