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环境经济学论坛(2022)线上举行

2022-12-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卫思谕)12月10至11日,第二届中国环境经济学论坛(2022)在线上举行,论坛的主题为“高水平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自贸区研究院和碳中和研究中心协办。与会专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等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重要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践行绿色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指出,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将全方位地体现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践行绿色发展的要义,自觉将生态环保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信此次研讨能够推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深入理解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良好依据。

  管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尚增健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在这些重大的命题当中,会派生出许多需要重点研究的选题,这些都是我们环境经济学研究的职责和使命,期刊也会持续高度关注,希望能在该领域出现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作了题为“谈环境经济学的几个问题及其研究进展”的演讲。他针对比特币挖矿与中国碳排放环境、RCEP协定的环境效应、全球领袖气候峰会相关的研究以及公海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作了题为“基于强度的碳交易中的市场势力”的演讲。她介绍了在碳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下企业采取的减排行动,从而引出碳定价机制、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提出基于强度的交易机制虽然能够激励产出,但是要注意分散化的问题。基于强度的机制带来更高的产出,更高的消费者福利,但是如果配额市场有了市场力,则会削弱这种优势。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王兆华作了题为“碳中和目标下的减煤降碳仿真模拟与实施路径”的演讲。围绕减煤降碳,他介绍了碳中和背景下煤炭目前消费的整体情况,提出未来的路径应把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碳中和、减碳和能源安全有效耦合起来,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需要有整体布局,通过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来推动。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宋马林作了题为“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思想演进、体制变革与实践路径”的演讲。他围绕中国自然资源管理的思想演进历史、1921年到党的二十大对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些探索、新时代对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想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

  11日上午的论坛,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作了题为“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的协同增效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他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分析了中国当前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的综合治理体系,发挥二者的增效来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段宏波作了题为“实现碳中和愿景将改善全球经济不平等”的演讲。他从中国和全球的温升趋势入手,指出避免气候损害的好处或者收益会超过政策成本,追求严格的碳中和的目标,能够更大程度上改善不平等,且有利于贫困国家。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晓亮作了题为“我国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进展与展望”的演讲。他介绍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格式准则》的主要内容,提出建立市场主导下的绿色证券机制、改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开展基于环境监管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的环境绩效评价等建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冬洋作了题为“环境规制、漂绿与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他从一个经典的环境规制视角分析漂绿问题,指出触发型的环境规制政策会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这种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低污染行业,而在高污染行业没有发现由于漂绿行为的存在发生产品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闫琪)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