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12月19日,“科技创新助力江苏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高层论坛暨江苏省生产力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在淮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生产力学会、淮阴工学院共同承办。
以科技创新为发展赋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谈到,应当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江苏省社科联作为全省社科学术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将通过强化导向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搭建工作平台、提供经费支持等措施,为包括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在内的广大社科学术社团创设发展条件,提供支持支撑,共同为江苏社科强省建设、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不懈努力和更大贡献。
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提出,淮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江苏的农业大市。近年来,淮安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在科技合作、人才交流、产业联盟等方面,持续健全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了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瞄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长期性的一系列问题,推出具有理论研究、决策参考、实际应用价值的优秀成果;围绕促进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在服务苏北跨越赶超、创新赋能发展、助力产教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早日实现淮安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
重视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江苏省生产力学会会长李北群表示,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区域协同发展,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江苏省生产力学会作为链接产学研各界的重要桥梁和渠道,要积极寻找依托单位,密切与各方的关系,加强人员力量的投入,推动合作平台建设,增加学术研究载体,进一步激活外部资源,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寻求、整合和创造资源,推动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淮阴工学院副校长、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张有东认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科技创新是关键。淮阴工学院扎根淮安办大学、服务淮安谋发展,积极主动地融入并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要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学科专业服务区域主导产业的匹配度、贡献度,努力为苏北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