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内涵式发展 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发展能力

2022-05-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日前印发。该《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对“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总体性规划,其中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发展能力。所谓内涵式发展,是指在站稳中国立场的基础上,直面中国问题、关注中国发展,通过构建自我话语体系,依靠自身力量,以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式发展。

  站稳中国立场。哲学社会科学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总是具体的,具有时代性和国别性。这样,受社会存在支配的哲学社会科学也是具体的,也具有时代性和国别性的特征。可见,特定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生成和发展,必须要有坚定的国家立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求站稳中国立场,即要站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理论创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中国立场既是一种价值要求,更是一种现实呼唤。它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国的建设发展服务,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如果脱离了中国立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造和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国立场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它为内涵式发展规定了出发点和方向。

  直面中国问题。问题驱动机制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获得发展的根本机制。哲学社会科学源于实践、源于生活,现实中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催生婆、驱动器。哲学社会科学要关注现实问题、研究现实问题;问题在哪里出现,学术的力量就要在哪里显现。我们说实践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这种实践的决定作用正是通过问题驱动机制而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现实问题既具有绝对性,还具有相对性。相对性是指问题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因而这种问题的相对性实际上就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源性特征,即这种发展只能是一种内涵式发展,只能是在关注和解决“我”的问题的实践中获得内涵式发展的形式和动力。

  关注中国发展。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种主题就支配着哲学社会科学要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这也是内涵式发展所赋予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功能。在全球化时代,要把我国的发展传播出去,与人分享,就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以理论观念的形式阐述中国发展的成就及其经验,不仅告诉别人我们的发展及其成就是什么,更要告诉别人我国发展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它要深入阐述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等,这些显然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以学术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体现的是直击问题本质、阐发“之所以然”的理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

  依靠自身力量。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原因或根据的。这种原因或根据基于事物矛盾存在的方式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式发展,其主要的基本的力量要依靠内因,要由内因来支配。这种内因的第一性或支配性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置于自身内部。这种自身力量主要包括奋斗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第一线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及其管理人员,以及文化和意识形态资源等,即人的因素和文化资源包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等因素。在我国发展实践的推动下,通过人的因素和一系列文化资源因素的有效结合,并直面中国问题,从而生成了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的基本力量。这种力量的生成及其发挥作用,就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内涵式发展的形成,它决定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质量和进度,更决定着这种发展的方向和功能。当然,除了自身力量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借鉴国外一切优秀的或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为我所用。

  构建自我话语。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式发展还要求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所谓自己的话语体系,是指用诞生于中国大地、观照了中国发展并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包括概念、判断、词汇等来表达或包装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这种民族性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国立场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创建属于自己的主导型的话语体系。通过这种话语体系的创造性构建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又好又快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大量引进了国外特别是西方的一些概念或观点,我们在研究中,常常言必称希腊,甚至不屑于引用国内学者的观点。这种现象其实严重阻碍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式发展,是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方面缺乏自信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飞跃式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但客观来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目前还缺乏如亨廷顿、罗尔斯等驰名世界的专家,也较少有世界性影响的理论学说,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性上有待提高。因而,要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式发展,我们就必须创造性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通过自我话语体系的构建,争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性,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不断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雨楠)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