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呈现出井喷式的局面—电影票房的收入、电影银幕的数量、电影观影的人次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简单来说,它意味着构成电影市场和产业最基础的力量,包括电影的基础设施、电影人才队伍、电影的技术支撑等类属硬件的部分。5.引领力当今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标志的欧美电影,在文化与价值引领力方面依然是世界电影的主导,这是不争的现实。提升中国电影的引领力需要我们动用中华文化的智慧,以中华文化的包容和“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的理念,在互动与对话中,让世界来体验中华文化的智慧和魅力,进而去接近、认同中国电影中所引发出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这将是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核心诉求。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国电影文化软;传播;提升;银幕;人才;观影;票房收入;中华文化;层面
作者简介:
在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电影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呈现出井喷式的局面—电影票房的收入、电影银幕的数量、电影观影的人次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但在这令人欣喜的成绩背后,是中国电影在品质、品格、品位等诸多方面所不断招致的诟病。简而言之,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还有待提升。
一、何谓“电影文化软实力”
电影文化软实力由“五力”构成,分别是竞争力、原创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电影文化软实力正是由以上“五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综合实力。
竞争力是电影文化最基础的部分。简单来说,它意味着构成电影市场和产业最基础的力量,包括电影的基础设施、电影人才队伍、电影的技术支撑等类属硬件的部分。竞争力即电影文化发展中关乎人、财、物等方面的储备与实力。原创力即原始性创新的能力,是指电影创造主体在影视内容、形式等方面原始性创新的能力。传播力则指的是电影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在空间、区域、范围的到达与覆盖能力。影响力,简单来说,是指电影作品在观众和社会中所产生和释放作用的程度,其意味着知名度、美誉度及认同度。引领力,指的是电影文化所产生的一种价值认同与引导,具体体现为关乎信任和信服程度的公信力,以及关乎认知和认同效果的吸引力,这意味着价值观和更深层次的价值传播。
二、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硬”与“软”
电影文化软实力的五“力”,每一力都由相对的“硬件”与“软件”构成。“硬件”指的是诸如票房收入、观影人数、银幕数量等外部能力,“软件”则是指电影在艺术创新、社会传播、审美辐射、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内在能力。
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硬件”部分的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票房收入方面,2017年,中国电影从十几年前的票房收入不足10亿元成长为年票房收入接近600亿元的令人欣喜的局面。这一票房纪录,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在观影人数与银幕数量方面,2017年观影人数达到了16.2亿人次,银幕数量达到了50776块,都远超号称全球电影第一大市场的北美市场(北美票房观影人数13.2亿人次,电影银幕数量40400块)。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当中的“软件”建设部分,相比较于发达国家与地区,则存在着明显“过软”的情形。如电影从业队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类型人才数量远远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如电影生产体量不小,每年有数百部之多(2017年内上映影片483部),但同时大量影片的同质化、迷信于IP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如中国电影的知名度、美誉度都还远不能与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地位、国际地位相匹配;如在西方体系为主导的当今世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欧美电影,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更具有强大的引领力,国际主流院线中频繁出现其身影;而近年来令国人为之骄傲的、票房收入在世界名列前茅的部分影片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得到如期的反应,而是呈现出一种令人相当尴尬的状态。
“硬件”比较过硬,“软件”相当疲软,这就是当前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总体现状。正因此,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亟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