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2022-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合理构想,也是其思想中重要的经济主张。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分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做了新的归纳和阐述,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首次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加以贯彻执行。“按劳分配”这一基本理念,始终作为我国分配制度调整、完善的基本原则与重要前提。

  作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共同富裕始终是党带领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始终。共同富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带领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就提出消灭阶级区分和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蕴含着共同富裕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正式提出共同富裕:“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1992年,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将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可以说,共同富裕的目标始终贯穿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始终。2021年10月,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文章,从思想理论和实践路径等多个方面为新时代各地区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字面意思看,共同富裕,既是一种分配理念与分配方式,同时也是分配结果的刻画。分配制度是影响分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制定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分配制度是基本前提和保障。从理论和实践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基本分配制度,作为生产关系,契合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满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那么,现阶段发展条件下,按劳分配这一基本分配制度如何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对理论和实践都极为重要。共同富裕是对分配结果的刻画,自然与分配制度有直接的逻辑关联。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阐释和论证,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按劳分配”,也就是“按劳分配”的概念。我们再讨论“按劳分配”制度安排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通过实施合理的分配制度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胡子轩)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