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4-04-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4月17日,“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研讨会暨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仔等出席会议。

  冀祥德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发布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主题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该系列的第12部。十余年来,研创团队持续跟踪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并根据产业最新发展重点和热点问题每年更新研究主题。该系列报告的出版,对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召开研讨会、发布本年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曲永义表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的底层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的则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大力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创新推动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引领力和主导力。

  张其仔发布了《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3)No.12——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内容。该书系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系列第三次专门研究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此次报告除对关键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研究外,还关注了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各类政策问题,并对部分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

  报告由总报告、政策篇、产业链篇、集群篇和专题篇构成。政策篇对产业链链长制、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政策、产业链生态体系培育、绿色供应链建设等进行了研究;产业链篇对粮食、医药、能源矿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链供应链进行了研究;集群篇关注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性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等;专题篇探讨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评估方法、新基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机理与效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等内容。

  报告指出,企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行动主体,是推动创新发展的主体。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提升企业和企业家能力素质。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提升企业和企业家能力素质,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提升企业和企业家能力素质,关键是要破解企业和企业家能力素质供给与新挑战、新要求不适应的矛盾。对此,应着力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法治利长远、稳预期的作用。

  课题组在对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链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抵抗能力、恢复能力、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分析框架,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主要表现为较好的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产业链供应链控制能力、较快的产业恢复能力和领先的创新能力,但也存在一些技术和产业短板亟须突破。对此,要加强风险监测和信息共享,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加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储备,加强国际新能源产业合作,实现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华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产业链及其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共同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