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23” 在京举行

2023-12-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刘越)12月14日,“首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23”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梁家峰主持。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刘越摄

  加强学理性研究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际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华文化发展历史逻辑有机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的思想结晶,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要努力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区。此次论坛既是对前一阶段的研究阐释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交流,也将推动进一步认识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张际强调,希望首都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创新观点与战略部署,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的研究,持续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理论品格和蕴含的科学方法论的阐释,聚焦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为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北京篇章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来自于理论和实践的双元互动,同时也会在这一互动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做好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工作是首都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应当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研究阐释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内涵,切实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时代提出的根本问题,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在回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出对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命题的不断演绎。王博表示,此次论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并发布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项委托课题,对于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阐释、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崔占辉发布了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项委托课题名单。此次专项委托课题共15项,全部作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予以立项,项目负责人均为研究基地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知名专家。他表示,在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学术支持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这批重大项目必将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刘越摄

  论坛主题发言阶段,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化成天下’”为题,从中国和平崛起和人类新文明复兴两个视角剖析中华文明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鲜明品格,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宏伟实践最广泛最深刻地凸显了“新人文主义”,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指引意义。

  凸显“两个结合”的核心价值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围绕“‘两个结合’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要义”展开论述,梳理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演进历程,指出这一重要思想是理论和实践、战略和策略的有机结合,具有突出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他认为,“两个结合”是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的学理依据之一,规律性探索是我们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依循的根本途径,也是理解“两个结合”的关键一步。他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要义概括为包含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领导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理论等在内的12个方面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以“从来源、资源、本源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题,有力批判了将“第一个结合”和“第二个结合”割裂开来的研究倾向,认为其本质上是割断历史发展连续性和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历史联系性的历史虚无主义,忽视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他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是直接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形态,而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形态,必须厘清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坚决避免文化复古主义、文化决定论等错误倾向。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代尧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的主题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文化建设时代课题,是“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以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他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总纲,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之镜观察人类历史演进趋势,把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沈湘平聚焦“构建当代中国‘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文化意义上的自我是国家和民族自我的根本所在。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当代中国文化意义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的本质规定是什么”“我如何成为坚定的自我”等核心问题,形成了构建和坚定当代中国文化自我的新理论,这正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学理内涵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围绕“‘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开论述,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兼具本体论意义上的整体关照、认识论意义上的宏阔视野、方法论意义上的部署要求,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他认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应当进一步深化学理阐释,以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更好地讲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故事。

  梁家峰在总结中表示,此次论坛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有价值的观点,为深刻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打开了新视野,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启迪了新智慧,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提供了新的良好开端。论坛发布的一批研究课题,也将为不断产出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提供持续动力。

  首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是聚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交流首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高层次平台,自2006年创办起,已连续举办18年,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日报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大学等主办单位负责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负责人代表及首都高校师生等9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牛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