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金融强国之路”论坛在京举行

2024-04-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 刘越/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刘越)4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承办以“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金融强国之路”为主题的分论坛。十余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金融强国之路。现场百余人参会,二十余家媒体报道本次论坛,十余个平台同步直播。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开幕式。
  充分释放金融积极作用
  郑新业在致辞中表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金融强国是推动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着力点。建设金融强国,首先需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提高金融工作的纯洁性,加强金融工作的落实度,保障金融工作的整体大局。其次,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应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加强金融体系对人民权益的保障,提高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融合支持力度,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方面久久为功、持续努力。最后,要推动中国金融工作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进程,要在金融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上合理平衡二者关系,推动中国金融在守正创新得到发展。同时,充分释放中国金融积极、正面的国际影响,走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光明之路。
  以法治思维加强监管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发展科技金融有两个要点,一是要促成科技的产业化,二是理解科技金融的风险投资属性。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需要依托银行体系来发展科技金融,因此金融发展亟需创新。
  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理事长吴晓求认为,金融强国有“两大支柱”,一个是可自由交易的国际货币,另一个是市场。只有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之路,才能使“两大支柱”支撑起金融强国之路。其中,法治化应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表示,应秉持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的态度和精神,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理事李稻葵强调,第一,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极其重要,当下中国在国际舞台辩论、谈判比较弱势,正是因为没有建立起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第二,实现金融强国需要有强大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切实建立起具备专业性和一定独立性的金融监管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原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理事张春表示,资本要素能够安全和高效地跨境交易和流动是建立金融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为实现金融强国目标,中国正在探索符合 中国国情的资本账户开放新模式,其中具备风险隔离和高度国际化特点的“跨境支付+离岸体系”新模式值得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也要关注到央行进行离岸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秘书长马勇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理事成员围绕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金融强国的人才培养、绿色金融如何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何青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