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久久为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

2024-04-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多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了战略主动。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发展质量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仍需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一体化尚需努力,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还需进一步向纵深拓展,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和发展还有不少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中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长三角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责,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才能确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强化组织协调。要充分发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坚持规划纲要的战略引领功能。其次,抓好督促落实。三省一市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调查研究,加强协调共商和督促检查,推动解决重大问题,推动重大改革落地,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要加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干部大胆开拓、担当作为。最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抓实第二批主题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廉的操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科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迈向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增强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要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合汇聚各方资源,协同多个创新主体进行的联合技术攻关。通过促进科技创新主体的统筹协同与科技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突破和效益的提升。长三角作为我国现代化产业发展比较先进的地区,产业结构完整,行业分工清晰,科研力量集聚,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应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点和可能实现的突破点,建立上下游协同、产学研一体的协同攻关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化产业健康运行,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三、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区域一体化是世界发达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思路,是成功建设创新高地和经济增长引擎的关键,是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目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城乡协调发展、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基本实现一体化。要实现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仍需继续积极探索。要做到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大制度和机制体制的创新力度,推动一体化的深入拓展;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提升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水平;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四、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推出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扩大开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长三角区域为推进一体化建设需要坚持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坚决破除思维定势束缚,推进更高层次的协同开放,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和系统集成,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开放,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改革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首先,加快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其次,全面协同推进开放合作。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最后,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带头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长三角区域为推进一体化建设需要坚持绿色共保的基本原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有效运行,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需要做到共同加强生态保护、大力推进环境协同防治、加快推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在具体实践环节中,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促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协同推进省市间电力互济;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联合执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

  六、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必然导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影响甚至威胁新发展阶段的稳定性与健康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发展,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我们必须提高风险预判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把发展阶段的风险挑战、矛盾问题等估计得更充分,把应对之策准备得更周密,把安全发展原则贯穿于新发展阶段的全领域和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总的来看,安全发展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产业链供应链等多个领域。在具体实践中,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盯住关系国家和区域安全的科技、产业、金融等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在产业链供应链领域,要充分发挥长三角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并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跨境合作领域,要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安全,保障跨境合理有序安全。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全过程风险防控,更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在社会治安防控、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着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强化城市基本运行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十大专项)“‘双碳’目标下区域协同碳减排机理及能力提升策略研究”(SJZT202319)阶段性成果】

  (张明,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耿义文,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平平,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